“小票根”撬动文旅“大消费” 优秀文化产品成激发文旅消费重要“引擎”
今年暑期,“苏超”“村超”等各类民间体育赛事热度持续攀升,吸引大量球迷和游客前往观赛并带动当地消费,各地文旅部门也借势推出一系列文体旅促消费活动,围绕体育赛事、明星演唱会做强“票根经济”,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今年暑期,已经完赛九轮的“苏超”凭借精心的赛事策划与城市联动,江苏多座城市变身热门打卡地,持续将“苏超”的文旅流量转化成消费增量。江苏南京相关部门提供87处“苏超”第二现场观看点,直接带动总客流超714万人次,各举办城市借力“苏超”持续打造特色集市,球迷们在享受赛事激情的同时带动当地文旅消费。
江苏盐城某商场经理韦坤称:“预计今天营业额同比增长21%,未来我们将持续打造“赛事 商业”IP,通过沉浸式消费场景满足广大球迷需求。”
某旅行平台数据显示,7月以来,在“苏超”的带动下,江苏省暑期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0%。贵州“村超”也不甘示弱,本月初“村超”总决赛共吸引省内外游客超18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超过4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文体商旅”已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上海不断做强“票根经济”,从老牌天王到独立音乐人再到欧美大咖,上海演唱会舞台排期一个接着一个,形成顶流明星IP持续火爆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上海共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1000场,接待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票房16.3亿元,粉丝应援带来的流量实打实地化为消费增量。
优秀的文化产品成为激发消费需求的重要“引擎”,热门影视、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演出对旅游消费的带动效应越来越显著。暑期档电影《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带动前往西安、广州、南京的旅游人次分别上涨12%、10%、16%。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共监测了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有效扩大了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