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16%
8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16%,特别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超过20%,这个增速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名列前茅,成为稳增长的强力引擎。
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在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以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带动了我国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
“2024年,我国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今年1至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杜忠明表示,这些数字都说明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带动了能源生产结构的绿色转型。
从能源生产结构看,我国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应,积极发展多能互补,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风电光伏充分发挥转型主力军作用,今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的增量超过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也就是说,全社会用电量新增部分都是通过“风吹、日晒”获得的。
杜忠明说,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十四五”以来,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带来的用电需求,国家能源局大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7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0倍,规模世界领先。同时,国家能源局积极鼓励“开绿车、用绿电”,通过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绿电服务,组织相关省份开展车网互动应用试点,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支持用电削峰填谷。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和能源消费方式已经深入人心。
能源投资增长势头强劲
万劲松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投资增长势头强劲,(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能源蛋糕”越做越大,市场主体更加多元,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概括来说,“十四五”期间能源投资呈现出“增速快、结构优、活力强”三个特点。
首先是增速快,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大。能源产业规模大、链条长、带动效应强,我国已经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工业投资呈现阶梯式增长,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5万亿、6万亿大关,累计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接近10%。
其次是结构优,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作用大。现在可再生能源投资已经成为电源投资的绝对主力,2024年可再生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占电源投资比重超过80%,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助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能源新业态投资持续向好,2024年新型储能、充换电基础设施、氢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接近2000亿元,逐步成为能源投资新的增长点。
第三是活力强,对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带动作用大。近年来,国家能源局持续降低投资门槛、提升服务水平,引导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能源重点项目民营企业年均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国民营企业深度参与能源领域国家科技项目,前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有半数项目引入了民营企业参与。民营经济为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电力设施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5%、年均增长超过15%,规模以上的充电运营服务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
“今年上半年我们有10家民营企业参股了5个核电项目,持股比例都达到10%以上,最高的达到20%。”万劲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