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金上半年业绩(二)腰部崛起:盈利普涨与规模竞速 宁银消金资产规模跻身行业第六
财经9月5日讯 承接头部机构的表现,2025年上半年消金行业的中坚力量——腰部机构同样势头强劲,呈现出“盈利集体跃升”与“资产规模竞速”两大鲜明特征。
从经营业绩来看,腰部机构普遍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江苏银行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苏银凯基消金营收27.44亿元,净利润3.8亿元。从数据来看,苏银凯基消金净利润排名一举跃至行业第七位。
报告期内,宁银消金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9.7%;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26.3%。南银法巴消金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33.75%;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97.36%。
老牌消金机构中,中银消金增速较缓,营收36.8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1.5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中原消金营收21.5亿,同比增长29.52%;净利3.25亿,同比增长30.40%。海尔消金营收16.21亿元,同比增长33.42%;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19.77%。
更引人注目的是资产规模格局的变化。一场激烈的“规模卡位战”在腰部机构上演:截至报告期末,宁银消金总资产猛增28.4%至701亿元,一举超越马上消金的680.99亿元,跻身行业第六。苏银凯基消金总资产达630.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约 22.74%。杭银消金总资产也实现了22.2%的显著增长。
行业尾部的表现却令人担忧。在行业普遍净利润增长的情况下,建信消金上半年净利润仅0.0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95.24%;阳光消金上半年净利润为0.17亿元,同比下滑72.58%;哈银消金则未披露净利润数据。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监管政策趋于明朗带来的经营稳定性增强,推动多数机构实现利润增长。当然也要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居民消费意愿回升、信贷需求回暖,以及各机构持续优化风控模型、压降不良率和资金成本等因素。整体来看,消金行业在经历前期整顿与风险出清后已步入稳健复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