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最高涨超40%!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交出亮眼成绩单

最高涨超40%!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交出亮眼成绩单

  今年6月陆续成立的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近期陆续开放申赎。

  短短数月时间,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已经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23只成立以来实现了正收益,3只成立以来回报率超过40%。

  在业内人士看来,业绩分化的背后是26只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建仓时机以及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能力的不同。展望后市,嘉实成长共赢基金经理李涛表示,市场短期良性分歧带来的整固,更利于行情的持续性。从中长期维度看,对整体市场保持乐观,市场拥有丰富投资机遇,当下是布局中国产业升级机会的时间窗口,短期波动下应减少博弈心态。

  陆续开放申赎

  9月23日,交银瑞安混合开放日常申购、赎回、转换、定期定额投资业务,这也是最新一只开放申赎的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此前,已有嘉实成长共赢、易方达成长进取等14只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结束三个月的封闭期,开放申赎。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成立于6月6日—7月23日期间,成立最早的东方红核心价值成立已有3个多月,成立较晚的信澳优势行业A则成立刚满两个月。在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24只基金成立于6月,多数在6月19日—6月30日之间,这意味着近期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会陆续开放申赎。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合计规模达258.65亿元,其中9只成立规模均超过10亿元,华商致远回报A规模超过20亿元,居首位。某基金公司产品业务负责人表示,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实行差异化费率设计,在满足一定持有期限的前提下,根据每笔投资的超额回报水平分档收费。不仅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坚持长期投资,还可以将管理费率细化至“每位客户、每一份额”,让投资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多赚多付、少赚少付”,进一步强化“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助于提升投资体验、形成良性循环。

  回报率最高超40%

  短短几个月时间,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已经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3只成立以来回报率超过40%,为华商致远回报A、景顺长城成长同行、嘉实成长共赢A。其中,华商致远回报A成立以来回报率达42.72%,另有7只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在10%—40%之间。23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成立以来实现了正收益,仍有3只成立以来收益为负。由此可见,26只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业绩已经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资深基金经理李伟(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份成绩单与26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建仓时机以及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都有很大的关系。“新型浮动管理费基金因其费率锚定业绩基准的特性,天然成为主动管理能力的‘试金石’。”李伟表示。

  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A股部分,多为沪深300指数、中证800指数、中证800成长指数、中证500指数以及中证A500指数。截至9月22日,华商致远回报A、景顺长城成长同行业绩比较基准的A股部分,均选择了中证A500指数,嘉实成长共赢A则选择了中证800成长指数。

  从建仓时机看,成绩较好的4只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华商致远回报A、信澳优势行业A成立时间在7月中下旬,景顺长城成长同行、嘉实成长共赢A成立时间则分别为6月27日和6月19日。建仓时间上,华商致远回报或7月18日开始建仓,当日收盘的单位净值为1.002元,信澳优势行业A或在7月25日建仓,当日收盘的单位净值为1.0032元。

  布局产业升级机会

  7月24日,第二批12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获证监会注册。与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相比,第二批产品除8只全市场选股产品外,还有4只为聚焦行业主题产品,覆盖制造业、高端装备、医疗等行业主题。业绩基准方面,全市场选股产品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800等宽基指数,行业主题产品则对标中证高端制造、中证全指医药卫生等行业主题指数,港股基准指数主要采用恒生指数或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

  截至9月23日,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易方达价值回报、中欧核心智选、国泰优质核心、建信医疗创新、东方红医疗创新、南方瑞景以及汇添富成长优选等基金完成募集并陆续成立。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第二批产品的推出,后续新型浮动费率产品将实现常态化注册,从而更好地实现基金管理人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

  展望后市,李涛表示,市场短期良性分歧带来的整固,反而更利于行情的持续性。从宏观视角来看,国内经济在政策支持下有望持续复苏,财政政策积极发力,专项债加快发行,助力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升级;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成长股的长期逻辑源于产业趋势驱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在政策支持下加速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反内卷”政策下,先进制造、偏周期的行业有望受益;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广阔需求,很多优质消费股票也值得持续挖掘。

  李涛进一步表示,市场拥有丰富投资机遇,是布局中国产业升级机会的时间窗口,短期波动下应减少博弈心态。可重点关注高速成长行业中的龙头与新锐企业、稳定成长行业中有整合能力的龙头,以及有望进入景气期的优质周期品种。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