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持续推进
公募基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又迈出“坚实一步”。近日,中国证监会对《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3年7月,证监会制定印发《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提出按照“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此次销售费率改革的顺利落地,也意味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进入收官阶段。
本次销售费率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降费力度大,实实在在让利投资者。《规定》通过合理调降公募基金认购费、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率水平,降低投资者成本。
具体来看,本次降费将股票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8%;将混合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5%;将债券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0.6%、0.8%,调降至0.3%。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6%/年,调降至0.4%/年;将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4%/年,调降至0.2%/年;将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25%,调降至0.15%/年。
根据业内测算,以近3年平均数据,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用改革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此前,第一阶段,主要降低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140亿元。第二阶段,主要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68亿元。三个阶段累计,每年可以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显著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表示,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推进,不仅推动费率水平持续下调,还有利于规范市场、正本清源。在目前投资热潮下,降费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增加长期获利的可能性正是提升客户获得感的有效途径。
“对投资者而言,降费不仅直接降低投资者的被动投资成本、交易成本,也有助于强化投资者保护,改善投资者投资收益及体验。特别是近期A股市场维持较高热度,降费或令公众对权益类公募基金的投资意愿增加,而公募基金持仓占比的提升,有助于巩固我国A股市场的回稳向好势头,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宋科表示。
同时,《规定》优化赎回安排,明确公募基金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一方面,将现行“赎回费部分归基金资产所有,部分归基金销售机构所有”的制度安排,优化为“赎回费全部归基金财产所有”,引导基金销售机构通过提供持续性服务,由赚取“流量”收入向赚取“保有”收入转变。
另一方面,统一赎回费收取标准,明确除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同业存单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基金外,各类基金及其份额均按相同标准收取赎回费,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
“赎回费制度的优化直接降低了投资者长期持有成本,可以有效抑制‘赎旧买新’等非理性行为,将引导投资者从短期交易转向长期持有,提升投资体验和收益水平,促进投资理念从‘博短差’向长期价值转变,真正实现投资者长期受益、行业健康发展的双赢局面。”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
此外,《规定》聚焦个人客户服务。对个人客户的销售保有量,维持现行50%的客户维护费比例不变,对机构投资者销售权益类基金的保有量维持现行30%的比例不变,鼓励销售机构提升个人客户服务能力。
“《规定》是《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落地举措之一,可以督促销售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腾安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定》坚持“以投资者为本”让利于民,在费种的设置上充分鼓励权益基金发展,引导销售机构提高自身服务能力。
易方达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定》提出了合理调降认申购费率和销售服务费率、优化赎回安排、设置差异化尾佣支付比例上限等举措,突出投资者利益为核心,降低投资者成本,将推动行业机构更加重视投资者回报、专注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有助于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营造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良好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