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4945万人、71万条、16.87亿元……多维度立体“数”览这份兜底民生保障“成绩单”

4945万人、71万条、16.87亿元……多维度立体“数”览这份兜底民生保障“成绩单”

  10月10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成就。

  发布会介绍,兜底民生保障全面得到加强,困难群众保障方面,基本建成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了全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实现了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介绍,全国城乡低保的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常态化低保对象达到了3940万人、特困人员482万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陆治原介绍,养老服务方面,全国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制度,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陆治原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40.6万个,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48%提高到65.7%,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各类津补贴惠及4945万老年人。

  此外,专项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婚姻登记全面实行“全国通办”,从2025年5月10日起,累计办理“全国通办”婚姻登记26.3万对。

  地名服务方面,开通上线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已命名乡村地名71万条,有效服务百姓出行、乡村振兴。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全国登记社会组织已经达到了86万个。各类社会组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完善基层治理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0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不断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国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对象已从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加强照料服务;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推进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更好发挥“兜底的再兜底”功能;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推动专项救助延伸至更多困难群众。

  “十四五”期间,我国完善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稳步提高救助保障水平。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3940万人、特困人员482万人。

  民政部副部长胡海峰介绍,进一步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高对象认定精准度。与此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加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全面开通部、省、市、县四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达到3771条,进一步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我国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发布会上,民政部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不断完善儿童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得到切实保障,生存、发展、安全等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十四五”期间,我国覆盖各类困境儿童的保障关爱体系初步形成。其中,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26%、32%和31%。加强困境儿童医疗保障,促进流动儿童均等接受教育,推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殊教育学校。

  截至2024年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共投入16.87亿元支持孤儿接受中高等教育。从2024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福彩公益金支持30多个县区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陆治原介绍,推动全国600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困境儿童提供救助保护和关爱服务。全国已累计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4.2万名、儿童主任58.3万名。

  我国加速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民政部10月10日介绍,我国全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成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顶层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40.6万个、床位799.3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48%提升至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