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抢收抢烘”确保秋粮应收尽收 全力以赴打好夺丰收硬仗
针对黄淮海地区持续连阴雨天气对“三秋”生产带来的影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组织动员供销合作社,积极帮助农民抢收抢烘,促进秋粮应收尽收。并指导农资企业立足不同作物、不同需求精准备货,配齐应急、适销的优质农资货源,加大调配力度,确保秋冬种农资量足价稳。针对田间积水、土壤湿度过大、超过适播期的重点地区,强化农资供应保障。
降雨间歇期 黄淮海地区抢收抢烘
当前,黄淮海地区正抢抓降雨间歇期抢收抢烘。
这几天,全国供销合作社发挥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优势,指导黄淮海地区1300多个为农服务中心、1.9万个庄稼医院协同发力,加强农机应急调度、湿粮抢烘减损。
在安徽颍东,面对5800亩由零散地块组成的托管玉米地,中国农资阜阳为农服务中心通过科学统筹,优化农机转场路径,使转场时间比传统模式缩短了15%,日均有效作业时长突破13小时,单日最高收割量达800亩,提高了抢收进度。
江苏连云港启动粮食烘干应急预案,农业农村、供电等部门统筹农机电力资源,整合63个烘干中心,295台烘干机开足马力,日烘干能力达到1.02万吨。
在山东胶州,玉米收割已完成60%,正处于“抢烘、抢储”的关键窗口期。在烘干仓储中心,4座烘干塔正24小时不间断运转。当地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跟踪负荷变化,优化供电方案,确保输送设备将潮湿的玉米源源不断送入烘干塔。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装备推广处处长林立称:“我们在组织省内调剂和跨省调运的基础上,根据缺口情况,又紧急调度全国37家履带收获机、移动式烘干机以及玉米割台企业,备齐所需应急机具,连夜运往生产一线。截至目前,按照黄淮海地区需求共调集履带收获机24.87万台、移动式烘干机2352台,强力支援抢收抢烘作业,最大限度降低雨涝天气影响。”
山西朔州:抢收秋粮 协调烘干企业 确保应收尽收
在山西朔州,为最大限度降低不利天气对秋粮抢收产生的影响,当地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农户与农业机械抢抓晴好天气窗口期,全面开展秋粮抢收工作,并通过协调烘干企业、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确保秋粮应收尽收、安全归仓。
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新家园乡的赵麻寨村,当地种植户郭利锋正趁着天气放晴加紧时间抢收玉米。据种植户介绍,往年进入10月份就开始大规模秋收,但是今年受降雨影响,秋收工作才刚刚开始。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积极协调辖区内粮食烘干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收购、随到随烘”政策,确保湿粮及时脱水。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主任郭亮称:“全市的烘干塔目前有18座能够运行,日烘干量3500吨,目前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能够满足秋粮收获的烘干工作。”
自秋粮抢收工作开展以来,朔州市农业部门组织534名农技人员、600多名专家和科技特派员,投入各类收割机4381台。
江苏:集中机械资源 昼夜不停抢收抢烘
在江苏北部的徐州、连云港等地,9月中下旬以来持续阴雨天气,眼下玉米、大豆和部分水稻进入收获期。面对当前天气不利因素,多地打响抢收秋粮“保卫战”,调集机械设备,开足马力抢收。
在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整齐排列,多台收割机正在地里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等工序一气呵成。
为了抢抓难得的降雨间隙期,徐州市铜山区共投入各类农业机械3150台(套抢收秋粮。截至目前,徐州铜山99.8万亩秋粮已收获50万亩,进度已过五成。
而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刚抢收的谷物水分含量同样因阴雨天气而偏高。当地粮食烘干厂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当地这家烘干厂内,刚从田间收获的玉米被源源不断地送入烘干设备,经智能温控系统烘干后入库,整个流程全自动化运作。
为应对连续阴雨天气,连云港赣榆区启动粮食烘干应急预案,整合63个烘干中心构建“农户送粮—企业烘干—统一仓储”闭环服务体系,确保秋粮及时烘干。截至目前,当地295台谷物烘干机开足马力,日烘干能力达10.2万吨,能基本满足农户烘干需求。
河南启动2025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根据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等相关政策规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决定从17日起,在河南省内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2025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