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57项 标准体系建设赋能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聚焦标准赋能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主题,自然资源部在当天举办标准主题宣传活动,系统总结“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的成效,展望“十五五”标准化工作的方向。
据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司长冯文利介绍,“十四五”以来,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及专项标准体系,强化部局融合,加强关键急需标准供给,推进标准应用,开展标准化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标准引领支撑作用,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新格局已经形成并取得显著成效。
建设高质量标准体系
近年来,自然资源领域建设高质量标准体系,绘就标准化发展蓝图。
据介绍,在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方面,自然资源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共18个部门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扎实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新型基础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标准化工作任务落实。同时聚焦服务自然资源业务工作,印发《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
在研究构建自然资源标准体系方面,印发《自然资源标准体系》,按照资源属性及业务流程两条主线,创新性地建立了包括“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自然资源门类、自然资源信息化和测绘技术”三大板块的自然资源标准体系,涵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13个标准子体系、52个专业门类,包括现行、在研和待制定标准3700余项,是编制自然资源标准化规划、计划的基础和依据。
同时,推进专项标准体系做深做实,自然资源部联合国家标准委印发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标准体系及标准研制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研究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智能汽车基础地图等专用标准体系,切实发挥标准对重大专项、工程的支撑保障作用。
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综合处副处长芦文珂介绍,《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需求牵引、问题导向、开放协作”为总遵循,提出了五个需要重点强化的标准领域,提出到2027年,制修订国土空间规划基础通用、编制审批、实施监督、信息技术等方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余项,目前各项标准正在有序推进。
据了解,当前自然资源标准化组织体系自上而下结构是“1 4 15”,“1”是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管理委员会,“4 15”是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地理信息、海洋和珠宝玉石4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15个分技术委员会。
2025年,为进一步推动部局标准化深度融合,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组成、职责及运行机制》,大幅增加国家林草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委员,该机构负责审议自然资源(含林草湿荒调查监测评价等交叉领域标准年度立项计划等。同时与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林地分等定级规程》《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等5项行业标准,并联合开展了林草湿荒交叉领域标准梳理和研制工作。
着力推进急需标准供给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据介绍,“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着力推进急需标准供给,促进重点领域标准支撑能力不断提升,累计部署开展1000余项标准研制,累计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57项,其中国家标准达178项。
在聚焦“两统一”职责履行、强化标准引领支撑方面,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引领,发布《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规划指南》《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数据规范》等标准。
同时,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水平,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评估和资产管理体系,发布《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通则》《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规程》,以及覆盖125个矿种的《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系列标准。
此外,推动生态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支撑,引导矿业领域绿色发展新模式。
在聚焦能源资源等保障需求、筑牢安全基础方面,加强粮食、能源资源和测绘地理信息安全保障。持续完善耕地资源、能源资源、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地理信息数据等相关标准,发布《耕地资源分区分类评价技术规程》《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深部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等标准。
同时,提高地质与海洋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自然资源防灾减灾水平,发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技术规程》等标准。
在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支撑海洋强国建设,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调查,发布《海洋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海洋观测要素分类与代码》等标准。
同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和珠宝玉石等领域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发布《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规范》《道路高精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规范》《钻石 鉴定与分类》等标准。
推动标准体系优化升级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效还体现在提升国际影响力上。我国主导制定并发布了23项国际标准,较“十三五”增长50%。推动41项国际标准国内转化,制定发布了34项标准外文版,促进了自然资源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国际化。
此外,在创新工作机制上,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平台建设以及强化标准的宣贯、复审与评估,推动了2067项现行标准全文免费公开,开展了大规模标准宣贯与培训,建立了标准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机制,激发了标准化工作活力。
当前,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对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十五五”期间,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将聚焦以下重点:
推动标准体系优化升级,持续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部署,深化自然资源标准体系评估与整合,强化对耕地、矿产、海洋等九类资源保护利用的标准支撑,推进部局深度融合,并体系化布局海洋碳汇、智慧城市时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标准。
坚持急用先行,系统推进“两统一”职责履行、绿色发展、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关键领域标准研制与修订。加快抢占深海、深地、极地探测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标准化制高点。加大在安全领域的强制性标准供给,筑牢安全底线。
推进高水平开放,实施标准国际化突破专项行动,支持我国专家在国际组织任职,积极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在新领域申报国际标准提案,提升标准化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保障标准实施效能,持续加强标准复审评估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部局联合研制发布机制,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贯,确保标准落地见效,以标准新成效新作为支撑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