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公募迎来首位"自然退休"基金经理

公募迎来首位"自然退休"基金经理

  来源:券商中国

  公募基金业迎来首位“自然退休”的基金经理。

  近日,根据诺安基金公告,基金经理王创练因退休原因,从8月17日起卸任诺安研究优选混合等5只基金。至此,王创练名下已无在管基金,他近30年的金融从业历程暂告段落。

  在26年的公募基金发展史上,王创练是较为独特的存在。他1997年入行,从事金融研究和基金投资的时间加起来约有28年,但前者就长达18年,是少见的愿意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基金人士。此外,他仅在一家公司当过基金经理,且从基金经理岗位上直接退休。

  当然,这并不是基金经理常见的职业路径。纵观公募基金业三代基金经理,他们也是从研究员做起,但由于市场行情、基金业和基金公司发展变化,乃至个人原因,他们在长期频繁的岗位变更中,职业发展在后期多有较大变化,有人退出了投资舞台,也有人成为基金公司投研中高层,还有部分人选择了创业。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和王创练一起,勾勒出了公募基金业26年投研人才发展的历史大脉络。

  仅研究生涯就长达18年

  王创练是一位60后,自小在陕西农村生活多年,身上至今有着讷讷不敏、沉默少语等特点。券商中国记者曾与他有过两次深度对话。他的身上,有着中国传统读书人的淡泊气息。即便已在市场纵横多年,他提及较多的依然是早期求学和从业经历的影响。

  1980年,王创练考入西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农业经济系,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他重返校园,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师从经济学家厉以宁。1995年从北大毕业后王创练南下深圳,1997年加盟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国内首家证券公司)研究所,正式开始投研生涯。

  在中国公募基金经理群体中,王创练有两个独特之处:一是研究时间长于基金投资时间,两者加起来接近28年。从1997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里,王创练先后在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南方证券、长城基金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工作。2008年3月,王创练加盟诺安基金,直到2015年3月才开始担任基金经理。从卖方机构到买方机构,王创练仅研究生涯就长达18年,远长于约10年的投资生涯。

  二是仅在一家基金公司当过基金经理,且从基金经理岗位上直接退休。王创练最好的基金管理业绩大约是108%,但他个人似乎更愿意长期从事投资研究工作。他曾说到,投资是违反人性的,只有少数人敢于克服恐惧逆势操作。有些优秀的行业研究员成为基金经理后,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基金经理会比研究员面临着更大压力,他们投资逻辑的稳定性和可修正性,将对投资业绩产生很大的影响。优秀的基金经理,应拥有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并在市场交易中持续学习并修正自己的投研体系。

  截至8月19日,公募基金业26年发展历程已沉淀出了逾3800位基金经理。和王创练类似,这些基金经理的主流成长路径,基本是从卖方、买方研究员做起。但由于市场行情、基金业和基金公司发展变化,乃至基金经理个人原因,他们在长期频繁的岗位变更中,后期职业发展出现较大变化,不少基金经理中途退出了投资舞台,少部分基金经理成为公司中高层,还有部分基金经理选择了创业。

  第一、第二代基金经理

  从1998年至2004年前后,是公募基金的发展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基金经理,主要来自“老十家”基金公司,以及在2003年至2004年前后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是公募基金业“第一代”基金经理。比如,博时基金前基金经理归江、邓晓峰,以及南方基金前基金经理王宏远。

  王宏远和王创练在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工作时,两人是同事。但由于性格和选择各异,两人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职业生涯和人生体验。王宏远在南方基金担任过开元(国内首批两只公募基金之一)的基金经理,随后升至南方基金投资总监、副总经理。2009年,王宏远从南方基金离职,随后加入前海开源基金,成为第一批持有公募基金公司股权的从业人员。

  和王宏远类似,归江也在2000年初就进入了金融业,早期在国泰君安证券时就与肖华、邓晓峰等人成为同事。2002年,归江入职博时基金,与王璟、唐定中、邓晓峰等一起组建起首批国家社保基金的权益委托管理团队,在随后多年里持续带领博时基金社保组合稳健发展。2009年初,归江加盟国泰基金任投资总监,2010年离开国泰基金,在上海创建信璞投资。

  从2005年到2013年新版《基金法》出台前后这段时间里,公募基金迎来第一个大扩容时期。该时期的行业土壤逐渐肥沃,既有大批新基金经理崛起,也有部分此前的成熟基金经理“投优则仕”,是公募基金业“第二代”基金经理。其中,既有王亚伟、任泽松等公募“冠军”横空出世,也有苏彦祝等人从投资岗位转型为基金公司管理层。苏彦祝曾是南方基金投资部总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2010年加入第一创业证券,任第一创业证券副总裁兼资产管理部(创金资产管理)总经理。2014年创金合信基金成立,苏彦祝担任总经理至今。

  但这一时期的基金经理,更多是投身私募。嘉实丰和基金的基金经理、研究总监赵军在股市高点离开公募基金,于2007年创立淡水泉。曾在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湘财荷银基金(宏利基金的前身)工作过的江晖,也在这一年“奔私”成立星石投资。一批在公募基金运作规范中成长起来的明星基金经理,陆续转向了阳光私募。

  第三代基金经理

  从2014年至2018年这段时间里,公募基金进入一个创新爆发期。但也由于市场波动加大,保本、分级、委外等多类基金逐渐出清。在该期间,多位此前离开公募基金业的基金经理,开始回归。这一时期的知名基金经理,大多是此前两代基金经理中的佼佼者。

  其中,在2011年离开华夏基金选择自主创业的基金经理扬爱斌,于2015年递交了设立公募基金公司鹏扬基金的申请,并于2016年7月获得批文,扬爱斌随后出任鹏扬基金总经理,成为从阳光私募转向公募基金的“第一人”。

  2017年,曾在“老十家”公募大成基金有过10年之久投研经历的基金经理刘明,在深圳成立了个人系公募东方阿尔法。2018年,陈光明和傅鹏博等从业时间超过20年的老一辈基金经理,在上海成立了个人系公募睿远基金。截至目前,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已接近30家,有着莫泰山、钟鸣远、任莉等人身影。

  从2019年至今这一时期,是公募基金又一高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赛道行情崛起之下,张坤、葛兰、刘彦春、曲扬等一众新生代明星基金经理横空出世,成为公募基金业的第三代基金经理。和以往两代基金经理有所不同,第三代基金经理中的新兴明星,他们的管理规模最高能超过千亿元,且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流量特征。他们的兴起,是基金公司和渠道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但随着赛道行情瓦解,部分明星基金经理在基金亏损中遭遇了强烈的反噬效应。

  此外,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部分第三代基金经理中的代表性选手,如何以广、陈金伟、蔡宇滨、高楠、闫沛贤等人前后更换了东家。他们接下来的发展动向,既是王创练等最早一批基金经理退休后的“血脉”延续,也是公募基金业投研人才未来发展创新的可能性所在。

  经验和教训有共同之处

  基金业26年沉淀出的三代基金经理风格各异,各自成就也有所不同。虽然历经多轮市场牛熊洗礼,但他们从中提炼出的经验和教训,却有共同之处。

  王创练曾说过,投资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管理资金是一种信任关系,但如果没有把握最后搞砸了,不仅辜负公司还会辜负了持有人的信任。在他看来,股价涨跌本质上是股票估值和公司业绩在进行动态博弈,投资就要牵住估值和业绩这两个“牛鼻子”。基金经理要想取得优异业绩,不能局限在某一方面,而要像农民一样在土地里精耕细作,随着四季节令变化调整播种类型。

  当年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时,在离职发布会上曾给年轻基金经理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长期来讲要给投资者创造绝对收益,这是第一位的;二是要战胜指数,这样投资者买基金才有意义,基金经理才有存在的价值;三是排名,如果专注于前两个目标,这个目标也会间接地实现。

  以养老金投资为例,一位资深公募基金从业人士曾表示,短期的净值波动并不会对养老金投资造成实质的伤害,其真正的威胁在于为了确保每年保本盈利,而把资金大部分配置在短期且收益稳定的金融产品中。长钱短投的错配,导致资金长期投资回报低微,最终达不到退休后美好生活的目标。因此,公募基金多年来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甚至教训,恰是养老金资产配置所最需要、投资管理人所应具备的最为根本的管理能力。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