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珍对网宿科技只是个投资人_网宿科技陈宝珍简介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减股套现11亿,为什么三天后才被曝光出来
一天套现逾11亿元,美的集团_000333.SZ)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何享健的突然减持,使得颇受追捧的“白马股”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引发了业内对于董监高减持股份相关规定的激烈讨论。
何享健
根据深交所5月15日披露,何享健5月12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美的集团3232.84万股,占总股本0.5%,减持均价为每股34.68元,套现金额超过11.2亿元。换句话说,何享健减持3天后,套现11亿元的信息才公之于众。
就在美的集团之前,安防行业的龙头股大华股份_002236.SZ)5月11日也遭控股股东减持7375万股,套现金额亦近11亿元。与何享健减持不同的是,大华股份提前披露了减持计划。此外,云南白药_000538.SZ)、网宿科技_300017.SZ)等公司的重要股东日前也披露了各自的减持计划。
重要股东乃至控股股东巨额套现,是否需要提前披露,以及是否存在短线交易,引起市场广泛争议。公开信息显示,何享健和美的集团此前均未披露减持计划,何享健2016年4月进行大笔增持时,同样存在未事先披露的情况。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各方对于何享健和美的集团究竟是否存在信披违规存在不同意见,也凸显相关监管规定仍有待继续完善。
巨额套现
根据深交所大宗交易记录,何享健的减持均由招商证券佛山季华五路营业部卖出,分13笔进行,最大一笔为750万股。
美的集团一季报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何享健通过美的控股有限公司_下称“美的控股”)持有美的集团22.44亿股,持股比例为34.71%,何享健本人直接持有7733万股,持股比例为1.2%。此次减持后,何享健直接持股比例降至0.7%。
作为行业龙头,美的集团、大华股份等历年业绩表现稳健。2017年一季度,美的集团营业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55.85%,实现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11.4%。而在2016年,其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1590亿元、146亿元,同比增长14.88%、15.56%。
大华股份也表现不俗。2017年一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48.57%,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33.26%。而在2016年,其营业收入达到133亿元,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33%。
而就在此前一年,何享健曾大幅增持美的集团。根据深交所信息,2016年4月27日、28日,何享健分别增持2055万股、2790万股,合计增持4845万股,增持比例1.15%,增持均价30.78元、30.98元,耗资接近15亿元。
由于何享健增持后,公司进行过“每10股派现1.2元转增5股”的分红方案,其持股成本大幅降低。而作为行业龙头,美的集团2017年以来涨幅接近30%,何享健此次减持,相比一年前的增持成本,获得的收益超过80%,可谓是高位套现。
增持后不久便减持,还获得巨额利润的情形有不少先例。2017年3月14日,海信电器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_下称“海信电子”)通过大宗交易减持587万股,占其总股本的0.45%,套现金额约1.1亿元。减持后,海信电子持有其6543万股,持股比例为5%,仍为第二大股东。
海信电子减持后,随即被上证所问询,要求就减持是否构成短线交易进行说明。公开信息显示,海信电器控股股东海信集团2017年1月9日曾增持233.28万股,占其总股本的0.18%,增持后持股39.53%。海信电子的减持,距海信集团增持只有两个月。
海信电子与海信电器同受海信集团控制。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海信集团持有海信电子32.36%股份,海丰公司持有16.75%,海信集团董监高、上市公司董监高分别持有17.63%、1.05%,骨干员工合计持有32.21%,两者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此事曝光后,引起市场广泛质疑。对此,海信电子称,海信集团1月9日买入并未卖出,海信电子卖出前六个月内并未买入,海信集团公司与海信电子两个主体均不存在短线交易。
白马股频遭股东减持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最近几个月来,遭到股东减持的白马股并非只有美的集团。除了家电板块,食品、智慧城市、医药、锂电池等多个板块的龙头股、白马股,均遭到股东大幅减持或计划进行减持,其中包括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大华股份、网宿科技、天齐锂业等多家上市公司。
贵州茅台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底,证金公司持有其2540万股,持股比例为2.02%。而在2016年底,证金公司持股数量为2948万股,持股比例2.35%,今年一季度,证金公司减持了408万股。此外,泸州老窖也遭到证金公司减持,2016年年报中,证金公司持有泸州老窖2481万股,持股比例1.77%,但到了今年3月底,证金公司已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不同于证金公司存在救市这一特殊情况,大华股份、网宿科技、天齐锂业减持方均为公司高管、重要股东、实际控制人。
4月份以来,锂电池龙头天齐锂业遭到高管密集减持。公告显示,5月2日~3日,天齐锂业财务总监邹军、董秘李波、副总裁阎冬三名高管,分别减持7.5万股、9万股、6万股,减持价格分别为49.53元、49.22元、49.59元。而在4月底,该公司另四名高管共计减持51.5万股。
根据云南白药4月28日披露,其股东云南合和_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自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或者集中竞价等方式,减持该公司1040万股、不超过1%的股份。截至3月底,合和集团持有云南白药1.14亿股,持股比例为11.03%。
作为锂电池、医药行业龙头,天齐锂业、云南白药今年以来表现抢眼。从3月初至今,天齐锂业股价从34.85元一路上行至4月中下旬的51.8元,一个半月涨幅达到50%。云南白药涨幅虽然稍低,但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累计涨幅也达到30%左右。
而大华股份、网宿科技更是遭到了控股股东的减持。大华股份5月12日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傅利泉、陈爱玲夫妇,于1月20日、5月11日共计减持达7375万股,累计套现金额达11亿元左右。减持后,夫妇俩还持有大华股份41.99%的股份,但陈爱玲所持流通股已全部抛售。
网宿科技3月14日也公告称,其控股股东陈宝珍计划自3月17日起至9月13日期间,减持不超过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62%。消息披露后,网宿科技股价大幅下跌,该公司目前尚未披露陈宝珍减持进展。
信披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减持前,何享健、美的集团均未就此提前披露。减持信息最早来源于深交所大宗交易记录、董监高相关人员持股变动信息。而且截至5月16日,美的集团亦未披露权益变动公告。对于后续安排,更是没有丝毫提及。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美的集团公告时还发现,何享健2016年增持时,美的集团和其本人也均未对此进行提前披露。
美的集团负责对外传播的有关人士就何享健减持一事向第一财经等媒体回应:这是股东个人行业、正常的交易;何享健名下通过美的控股和个人总共持有美的集团23亿股,所以3000多万股的交易在正常范围;何享健作为美的创始人,一直很支持公司发展,这小部分交易也有大机构接盘,是正常的。
美的集团和何享健事先没有对上述减持行为进行提前披露究竟是否违规?
根据2016年1月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_下称《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_持股5%以上)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拟减持股份的数量、来源、减持时间、方式、价格区间、减持原因。
不过,何享健并非通过《规定》所指的“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股份”,而是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如此是否违反了上述预披露规定?
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家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何享健减持的接盘方很多,大宗交易主要是交易量比较大,何享健如没有提前向公众报告,应属违规。
不过也有投行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了不同意见,既然《规定》明确是“集中竞价交易”才需要提前披露,那么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并非属于提前披露的强制要求,何享健并未违规,这样的减持方式对二级市场波动影响也有所降低。
“在美的集团这个事情上,关键是减持股东持股比例是否达到5%。”广东环宇京茂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华浩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按照规定,只有持股比例达到5%,减持才要提前公告。而何享健虽然具有美的集团实际控制人的身份,但其与美的控股属于两个不同主体,其个人直接持股比例并未达到5%,减持后实际控制人没有变化,影响应该不算很大,其减持未提前披露,应该不属于违规。
正是实际控制人、直接股东的双重身份,让何享健的减持引起争议。深圳卓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维光认为,按照一般情况,直接持股比例未达5%,但作为间接控股股东,减持也需要履行信披义务。但其以直接股东的身份减持却未披露,也能说得过去,可能是打了擦边球。
不过,市场人士对于大宗交易减持不需要提前披露减持计划的规定也多有质疑,认为《规定》对大宗交易的限制应作补充。从何享健减持交易来看,巨额套现对投资者的交易选择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同时,减持交易的接盘方是多家机构,也很难避免有内幕信息泄露的可能。
一位从跑业务开始的小职员做到公司一把手,他就是格力的董事长董明珠,这位业界公认的“铁娘子”,从1996年开始至今在电器领域的业绩无人能破,业界这样评价她:“董姐走过的路,连草都长不出来”,这样的一位风云人物,却一直有一位强劲的对手,两者一直在明争暗斗。
董明珠将他视为“最强大的敌人”,无论是从商业战略,还是人才的挖掘,他都曾从中插足,让董明珠无数次咬牙切齿,这个人就是何享健,我们熟知的“美的”掌门人。
1942年出生于广东顺德的何享健,26岁之前并无任何成就,勉强值得一提的就是当了公社干部,高小毕业、辍学务农、工厂学徒这些种种身份都无法让人看出他的未来如此辉煌,而在26岁之后,也就是1968年,他以公社干部的影响力带领村里的23位农民一起筹集了5千元,冒着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创办了“北滘街道塑料生产组”,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十二年之后,也就是1980年,何享建开始进入家电制造行业,自己买配件,完成了当时比较简单的首台电风扇,取名叫“明珠”。
由于电风扇的简便,以至于能顺利大规模生产并且获得收益,一年之后,“北滘街道塑料生产组”改名“顺德县美的风扇厂”,而何享健顺理成章的当上了厂长,当时的员工已经增加至251人,一年的产量是13167台,年利润高达41.8万元。
几经风雨才成就了如今众人皆知的美的,曾谣传“科龙收 购美的”的消息,让人们怀疑美的将会在家电领域就此消失,后来何享健表示,当时的政 府准备在顺德搭建家电航母,有意将美的、科龙以及华宝三家企业合并,并让自己出任总经理,但由于自己的坚持,以至于此事未能如愿,才有了今日的美的,的确,要是当时何享健低头,选择出任三家企业合并后的总经理,那么哪里还有今天的美的。
而这样一位坚持追逐自我梦想的何享健,外界认为他一首操办起来的事业,将会传给自己的后代,而出乎人们预料的是,何享健并没有将事业托付给儿子何剑锋,而是能者居之,2012年8月25日,何享健宣布辞职,董事长职位空缺,后来方洪波在众人中拔得头筹,成功出任美的董事长一职,而何享建的儿子和儿媳,则以美的最大股东的身份入住美的董事会,但表示绝不参与出任美的任何行政职务和经营管理。
何享健完美谢幕,其子女以股东身份入驻美的,方洪波担起大任,美的这么多年的根基,虽然换了主人,依旧让董明珠忌惮,将其视为“最强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