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科创板私募_科创板 私募基金
首批七只科创板基金获批,你会选择投资吗
首批7只科创板基金新鲜出炉,市场又躁动了,基金公司又准备来一波宣传了。
恰巧刚写了一篇关于科创板基金的文章,说说个人观点。
先说结论:不会投,也不建议普通投资者朋友买。
如果实在有钱闲得慌,浅尝辄止即可。
不买的原因之一:科创板真的成熟吗?
当年A股的创业板,从概念提出到首批企业IPO,经历10年之久;
作为成熟市场的香港股市,其创业板也是足足谋划了10年才推出。
后来的战略配售基金,从设计到推出也至少经历了3年。
而在2018年11月之前,“科创板”这三个字根本没有对外界提出。如果快的话,再过两个月,首批科创板企业即可上市交易。
科创板从无到有,仅用时八个月,是否过于仓促?
目前的科创板还只是1.0测试版,未来一定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所以,对于科创板基金,不妨观察一下,至少观察半年到一年,再做打算,现在不要贸然参与。
不买的原因之二:科创板公司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科创板,顾名思义,主要服务于科技类公司。
这些公司的特点是业务有想象空间、有潜力,但其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很大。
对于公司上市,科创板采取的是“包容性原则”。
包容性,这个词用得好,呵呵。
啥叫“包容性”?说穿了就是放宽上市条件呗!业绩差、不赚钱、市值低,都可以“包容”。
但这样一来,科创板上市公司可就鱼龙混杂了,质量参差不齐。
这不,还没上市,就有科创板拟上市公司被质疑财务造假。
就算市值高、有估值、有大量风投参与的公司,质地一定好吗?
按照科创板上市“差异化”的标准,去年估值分别达200亿元、30亿元的ofo和锤子手机,完全可以上科创板,但如今他们却深陷泥潭,命运叵测。
就连马云的阿里巴巴及一票创投大佬都陷进去了,咱还能指望基金经理的眼光比马云强?
反正我不信。
不买的原因之三:史上最严退市规则
我们知道,A股公司退市,至少要经历当年、次年、第三年连续亏损,经历ST、*ST的过程,以及此后漫长的停牌、重组、复牌、再停牌的拉锯过程,到最终退市,没个三五年下不来。
如图,1990年~2018年,A股平均每年仅有2.6家公司退市,退市率仅为年均0.075%。
但科创板退市就干脆多了。科创板的退市制度,被誉为“史上最严”。
只要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成交量、市值、股东人数、股价等指标触及退市标准,直接终止上市。
这种局面,我们在A股是很难遇到的。因为A股即便要退市,还有个“壳资源”,壳炒作会让它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科创板可没有什么停牌、恢复、再停牌等退市环节,更没什么壳资源炒作,不符合标准,直接拿下。
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如果一家科创板公司即将退市条件,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会不会选择疯狂出逃?
如果资金大幅流出,则会造成公司成交量、股价、市值的进一步减少,进而把公司推向退市的边缘。
可以预计,科创板的退市比例一定大大高于A股——换句话说,基金踩雷退市股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作为投资人的我们,产生意外损失的概率也会较大。
不买的原因之四:战略配售基金的前车之鉴
高调的科创板基金,让我想起了去年同样更高调的6只战略配售基金。
去年6月,我自己就买了一点汇添富战略配售基金“尝鲜”,拿到今天,持仓收益只有5.22%,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达到了20.44%,不少主动型基金收益更是超过25%。
这6只战略配售基金,除了申购一些诸如“中国人保”这种新股之外,绝大部分的钱都买成了债券。虽然去年的下跌没啥损失,但年初以来股市的上涨,基本也跟他们无关。
根据基金报告,2019年一季度,这些战略配售投资的权益类产品(如股票),平均仅占基金总资产的2.18%。
基金经理能力的不足、经验的缺失、基金定位的桎梏,是导致基金表现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
虽然你的定位是“战略配售”,但首先你是一只lof基金,你有责任为投资人赚到应得的收益。
当初基金公司宣传战略的溢美之词,如今我们根本看不到。
实际上,当2015年提出“互联网 ”战略之后,一众基金立马推出了互联网 系列基金,但后来的表现用一塌糊涂形容,一点不过分。
其中发行规模近200亿的“工银互联网加股票基金”,持有至今甚至巨亏70%!
基金经理不是神人,他们面对新事物、新领域、新规则,一定要有个磨合的过程。
盲目追逐热点的后果,只有一地鸡毛、一声叹息。
这些基金经理如果连股票都炒不好,面对A股“Plus”的科创板,能有啥好的表现?
总之,我们中小投资者,还是别去凑热闹了。
科创基金与科创板不是一个概念,同时科创基金与其他基金相同,虽然国家会在新股发行和配售上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这种基金是介于国家级大基金与私募基金之间的体量。
但是科创基金这时候获得批准,是一个比较好的基础环境,特别是在经历了2018年股市的全面回调,股市的市值处于低位,对于基金基础性仓位是有其天然的优势。但是长期经营还是要靠基金本身,适应股市的能力。
科创基金会享受到国家层面政策优惠,至少应该获得与国家级基金还有社保基金应有的配股等。所以投资者应该看到这种科创基金的优势,至少比之前设立时基金有着新的起点,特别是大盘处于阶段性甚至历史底部时的设立。
我觉得如果是有炒股经验的人,而且有一定的投资资金,能参与尽量参与,能重仓尽量重仓,为什么呢?
第一,科创板是国家层面主推的板块,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国家,经济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所以一旦确定了重要度之后,就会集中力量推动,这个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刚刚推出就参与那就是顺势而为,这个时候往往有一波红利,把握住机会不要错过。
第二,我们可以参考历史,09年创业板推出的时候,即使当时主板中小板行情不好,可是创业板也走出了一股独立行情,让最初参与者分享了发展的红利。所以我看好科创板,建议有机会就参与,改革的头啖汤还是可以品尝一下的。
第三,当我们解决了要不要参与的问题,那下一步就要决定买什么样的股票。我觉得重点关注这几类,行业龙头、盈利模式好、代表社会发展、口碑好热点多、有知名投资公司的这些股票。在创业板初期,虽然整体上涨,但是优质股票上涨的幅度远远大于创业板指数。
第四,我们也要关注风险,毕竟科创板上涨下跌幅度巨大,所以一定要坚持风险控制,不要关注短期,要看趋势,资金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
最后,祝大家能分享到改革的红利,取得开门红!
我对科创板还是偏谨慎态度,主要原因还是目前准备上科创板的公司、企业整体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科创板定位是成为我国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技术等新经济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场所。在我的认知里像商汤科技、寒武纪、深兰科技、大疆创新之类的公司才应该成为科创板首批名单。
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可以轻仓参与一下,最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一个新的板块刚出现时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溢价。目前股市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证。A股市场从春节后成交量2000多亿到前段时间爆出万亿天量多多少少和科创板的成立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很简单的道理,科创板是国家弥补市场需求创立的,带着历史使试行注册制的使命。
如果不把市场做大,还保持之前两市2000多亿的成交额是很难支撑科创板的正常交易。目前A股的活跃间接也说明了国家对于科创板的重视。目前科创板的门槛相对较高,如果参与的话选择相关的科创板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我个人观点来说,因为科创板以及目前国建减负降税的施行,目前A股的行情还会持续所以在此之前A股中也会有不少值得投资的标的,就没有必要把太多重心放在科创板上。
这个要看个人的投资经验和资金实力了。经验丰富,资金雄厚倒是可以进去操盘,目前我的经验虽然丰富,但是资金实力不允许,主板的机会也非常多,所以我暂时不进入科创版。
建议普通散户,最好以观望为主。
监管对29家“违规超配科创板”私募开罚单,超配股全部没收,对此你怎么看
科创板大户吃肉,散户喝汤,自己在这上面挣到钱了,所以印象不错,该没收的没收,最好再多罚一些,杀鸡儆猴
这是公告原文:
具体名单如下:
这里面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像是林园,东方港湾,也有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汉和和九章量化。
据悉,这些私募产品之所以被处罚、打新受限,主要原因是违反了《管理细则》第十五条第十一项规定,网下投资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参与科创板首发股票网下询价时,不得存在下列行为:未合理确定拟申购数量,拟申购金额超过配售对象总资产或资金规模。
《管理细则》第十八条也规定:网下投资者或配售对象参与科创板首发股票网下询价和申购业务时违反本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协会按照以下规则采取自律措施并在协会网站公布。网下投资者相关工作人员出现本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情形的,视为所在机构行为。
(一)网下投资者或其管理的配售对象一个自然年度内出现本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情形一次的,协会将出现上述违规情形的配售对象列入首发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以下简称限制名单)六个月;出现本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情形两次(含)以上的,协会将出现上述违规情形的配售对象列入限制名单十二个月。科创板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违规次数合并计算。被列入限制名单期间,配售对象不得参与科创板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股票网下询价。
《管理细则》第十八条也规定,网下投资者或其管理的配售对象出现本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情形、情节严重的,协会将该网下投资者列入首发股票网下投资者黑名单十二个月。被列入黑名单期间,该网下投资者所管理的配售对象均不得参与科创板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股票网下询价。
最后附上一张朋友圈的截图吧。
科创板本身定位于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区,被赋予了很高的发展使命。但是,对于一个新设的市场板块,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违法违规成本提升起来,并规范好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促使其向市场化、法治化、成熟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科创板必然的发展趋势。
实际上,从科创板的发行规则分析,本身已经有所偏向于机构投资者,或多或少影响到投资者在网上中签率水平。至于违规超配的资金,本身影响到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监管对违规行为开罚单,并给予惩罚,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的健康发展,利于市场的持续稳定运行,还是值得认可的。
感谢邀请,以下言论仅为个人观点,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既然有法规可依,这里便可以将违规行为进行落实。同时,我们不仅仅应该着眼于最后处罚的力度如何。更应该关注这一系列的金融乱像以及制度的缺欠之处。算上今天,科创板开锣不过三个交易日。而短短三个交易日便出现了如此恶劣的市场乱像。我们不禁会对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制度产生怀疑。同时,这样的行为也会对投资者利益带来极大伤害。
市场行为下,广大投资者由于认知的缺乏所造成的损失,我们无法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观点。因为那是市场的优胜劣汰。但此次的事件既然有法可依,而且这已经严重的超出了法律法规的范围。那么就应该严惩!
而且,在处罚的同时,不仅仅投资者自身对于科创板等未来一系列类似市场事件都应学会自我保护以外。更重要的是,管理者们应当从中有所收获。都说亡羊补牢,但羊被吃了,一味的追究狼的罪行。却不知道对漏洞去补救,便是管理者失职。这一次,无论是场内监管不当,场外非法配资,以及某些大资金刻意扰乱正常市场走势,架空板块,个股高度控制等等非正常市场行为,都来自于新制度的不完善。新的市场机制,新的政策方向,新的交易规则都需要时间来加以琢磨。而非一朝便可成功的。科创板为未来的市场开创新的道路,这是管理者的预期,但散户投资者以及多数的机构投资者在习惯了赌博成风的市场机制后,短短几天是无法做出改变的。科创之路还很远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