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链百科  > Hyperliquid事件揭示“去中心化”真谛:一场加密世界的信任危机

Hyperliquid事件揭示“去中心化”真谛:一场加密世界的信任危机

广告 X
OK欧意app

主流交易所一应俱全,立即下载进入加密世界

立即下载认证享受新用户福利

文章来源:REKT;翻译:金色财经xiaozou

一名交易员通过利用Hyperliquid自身的清算机制,成功反噬协议,迫使该平台在1200万美元的持续亏损与暴露其中心化紧急开关之间做出抉择。

一小撮验证者在两分钟内达成“法定人数”,推翻市场价格,并在JELLY代币一小时内暴涨429%后强制将其下架。

与此同时,币安和OKX以精准时机推出永续合约,而BitGet CEO直言Hyperliquid“正重蹈FTX 2.0覆辙”。

ZachXBT则质疑,为何Hyperliquid对市场操纵者划清界限,却放任使用赃款的朝鲜黑客逍遥法外。

当交易所通过代币上架发动战争,验证者投票速度快过念出“去中心化”这几个字所需要的时间,究竟谁在以暴制暴,谁又在掩盖灾难性的风险管理?

1、金融之战新剧本

我们首次对Hyperliquid脆弱的安全性发出警告时,正值朝鲜黑客试探其防御系统之际。

尽管宣称验证者将扩至16名并承诺加强安全,相同漏洞依然触目惊心。

攻击策划者故意制造清算——将Hyperliquid的清算引擎变成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目标是什么?JellyJelly(JELLY)——这个2000万美元市值的冷门代币堪称操纵绝佳标的。

策略?纯粹的天才式掠夺:建立600万美元巨额永续空单的同时,在跨链现货市场持续囤积多单。

头寸就位后,第二阶段启动:刻意拉高各交易所现货价格,迫使系统清算他们自己的空头仓位。

JELLY一小时内飙涨429%,Hyperliquid的HLP(流动性资金池)自动继承了这笔有毒空单——随着资金费率飙升,协议每分钟流失数百万美元。

这不止是交易。这是精心设计的金融断头台,旨在逼迫Hyperliquid做出不可能的选择:要么坐视2.3亿美元金库在JELLY继续上涨时面临清算,要么撕下“去中心化”面具行使紧急特权。

该操作利用了四大致命漏洞:非流动性资产缺乏真实头寸限制、薄弱的预言机防操纵机制、自动仓位继承制度、以及熔断机制的缺失。

当Hyperliquid账面亏损逼近1200万美元且不见上限时,该协议终于打出王牌:启动紧急验证者投票彻底下架JELLY。

两分钟内达成的闪电共识揭示了真正的掌权者是谁。

按0.0095美元结算价平仓,而市场价格仍徘徊在0.5美元附近——键盘敲击间将潜在八位数亏损转为70万美元盈利。还有比这更大的羞辱吗?

中心化速度的民主共识。

危机来临时,加密协议展现本质的速度比清算速度更快。

当你改写市场价格的速度比Discord管理员封禁FUD散播者还快时,这还能称为预言机吗?抑或只是多几步操作的Google Sheet?

2、交易所大战

当Hyperliquid手忙脚乱止血时,币安和OKX或许嗅到了水中的血腥味。

它们的对策?在最佳时机推出JELLY永续合约,将屠杀最大化。

用“时机可疑”形容都显苍白。如ZachXBT指出,两个JELLY操纵地址(0x20e8和0x67f)在攻击前夕刚通过币安在Arbitrum链获得新鲜资金。

是巧合,还是精心策划的市场刺杀?

用户指出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对针对Hyperliquid的请求回复“好的,收到”。

潜台词就是专门上线JELLY来打压刚冒头的竞争对手。

BitGet CEO Gracy Chen直言不讳,称“Hyperliquid可能正成为FTX 2.0”,并抨击其“不成熟、不道德、不专业”的危机处理。加密世界最透明的友谊就是敌对关系。

所有这些戏剧性场面掩盖了正在光天化日下上演的交易所大战。

正如Wazz所言:“两家交易所刚刚公开霸凌另一家交易所,你们还觉得这个市场并非玩家对抗模式?”

对Hyperliquid而言,并非是在去中心化与中心化之间做选择——而是在亏损1200万美元与声誉扫地之间做选择。他们选择了后者,而市场心知肚明。

ZachXBT给出致命补刀:“他们这次划清界限会让人不安,而在当初朝鲜黑客用Radiant赃款开立合理规模头寸时却无动于衷。”

选择性执法让最原则性的立场也显得纯粹是出于自保。

从SBF的“80亿美元操作失误”到Terra的“400亿美元算法崩盘”,Hyperliquid的紧急特权与币安的“适时”上架不过是加密圈最古老戏剧的新篇章:披着去中心化营销外衣的中心化剧场。

当每场加密灾难的导演笔记都写着“史无前例的紧急权力”时,我们何时才能承认真正的紧急状况就是这个系统本身?

3、两分钟达到法定人数?

民主死于黑暗。对Hyperliquid而言,民主从未存在过。

“验证者集合开会并投票”听起来冠冕堂皇,直到你窥见幕后。

一小撮验证者。两分钟。一个结果。零辩论。

这揭露了这样一个真相——Hyperliquid质押的4.04亿HYPE代币中,81%安稳存放在基金会节点。

与宣传文档承诺的去中心化乌托邦相去甚远。

所谓独立验证者ValiaDAO在推特发布官方口径:“我们投票在操纵发生的价格点下架JELLY永续合约。”

没有流程说明。没有对98%价格斩首的辩解。只有数字应声虫的点击批准。

套用推特用户Lucas那个Hyperliquid无人愿答的尖锐提问:“HL验证者是否秘密添加了推翻市场价格的权限,抑或这个紧急开关始终明目张胆地隐藏着?”

沉默震耳欲聋。

Lucas直指闹剧核心:“HL只需公布现有管理权限及移除时间表就能澄清所有FUD。含糊其辞在此情此景下并不体面。”

在自成交摧毁系统后,Hyperliquid按0.037555美元的价格补偿JELLY多头——比现实价格优厚,除非你在黑名单上。

他们承认当HLP接盘有毒空单时风险模型失效,现正加强管控:更严格清算上限、更智能未平仓限额、以及链上投票下架僵尸资产。典型的“我们会改进”类公告,但这样够吗?

还是同一个对非流动性资产无头寸限制、预言机保护薄弱的协议,却突然暴露出终极漏洞——设计成看似无需信任的治理机制,实则权力始终集中在老地方。

当你的协议推翻市场、改写价格、下架代币的速度比大多数人发推速度还快时,你构建的不是去中心化交易所——而是披着区块链外衣的中心化独裁政权。

DeFi只是伪装的中心化,抑或各协议终将承认紧急权力才是其真正的治理力量?

4、全员恶人

这场Hyperliquid传奇犹如加密犯罪小说,全员恶人,无一清白。

第一宗罪:交易者蓄意将市场武器化,调转Hyperliquid自身机制反噬其主。游走在天才交易与赤裸操纵间的完美漏洞利用。

第二宗罪:币安与OKX“恰到好处”的JELLY上架。在能给竞争对手造成最大伤害的精确时刻为冷门代币推出永续合约,没有比这更“友爱竞争”的行为了。不止是隔岸观火——根本是在兜售地狱门票。

第三宗罪:Hyperliquid的午夜法庭,81%质押量由基金会控制的少数验证者执行价格覆写的速度,比大多数协议发推还快。

DeFi版“我们不得不摧毁村庄再拯救它”。

HYPE不只是暴跌——当持有者意识到他们“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带着隐形星号条款(“当开始亏钱时保留修改权”)时,根本是脸着地式崩盘。

再多的Discord AMA也无法重建被两分钟验证者投票蒸发殆尽的信任。

加密竞技场见证的不是创新——而是披着DeFi外衣的CEX们一边用USDT互捅刀子,一边发推谈论“社区治理”。

以代币上架为武器、紧急特权作盔甲的角斗士搏杀。

Hyperliquid用户此刻盯着屏幕,终于明白他们的“革命性DEX”可能只是SBF高烧梦呓的文档优化版。

市场价格只有在不威胁权贵钱包时才是市场价格。

讽刺无人不晓:一个靠批判中心化交易所崛起的协议,刚刚完美演示了为何中心化仍是加密领域最顽固的漏洞。

最终的唯一赢家是避开混乱的交易者们。还有我们那位揭露皇帝新衣的天才战略家。

他们用1200万美元的代价给市场上了一课:在转盈为亏时“去中心化”的真谛是什么。

当验证者能在两条Discord消息之间从无需信任共识切换至价格操纵时,加密最伟大的创新真的是技术本身——抑或只是我们每次被背叛后仍无止境的盲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