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市场  > 拆解“汽车一哥”丰田汽车财报:压力藏在利润表下

拆解“汽车一哥”丰田汽车财报:压力藏在利润表下

  在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中,“汽车一哥”丰田汽车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近日,丰田汽车披露了2024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财报,尽管2024财年压力重重,但其交出的答卷仍然颇具“含金量”。

  财务数据显示,2024财年丰田汽车营业收入达到48.0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7万亿元),同比增长6.5%。同期净利润虽同比下降5.6%至4.7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66.55亿元),但丰田汽车仍然是全球唯一一个净利润超人民币2000亿元的车企。

  若以国内车企作为坐标,丰田汽车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2024财年,长城汽车北京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国内七大车企的营收总和,才抵得过一个丰田汽车。2024财年,丰田汽车的归母净利润为4.7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58.86亿元),其净利润体量约为上述国内七大车企的3倍。丰田汽车的净利润亦远远超过了中国汽车行业整体的归母净利润水平。根据国海证券研究所最新研报,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归母净利润为1414亿元。

  丰田汽车的盈利水平何以能站在行业顶端?汽车新四化产业研究者、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杨继刚在采访中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丰田之所以能保持高盈利,关键在于其精益生产体系(TPS)带来的卓越成本控制能力,使其在原材料成本上升时仍具竞争优势。同时,丰田在欧美等成熟市场拥有稳定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忠诚度,配合多品牌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其盈利能力。

  依然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

  在中国市场,虽然丰田汽车并非新能源汽车赛道中的“灯塔”,但其全年的经营数据证明在全球汽车产业这个舞台上“大哥”依然是“大哥”。

  在营收与净利润数据上,记者注意到,丰田汽车不仅与中国车企之间拉开了差距,2024财年丰田汽车人民币2366.55亿元的净利润几乎与大众汽车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现代汽车集团3家车企的合计净利润相当,3家车企净利润之和仅比丰田汽车多了156.98亿元。

  浅觉深知咨询创始人、前罗兰贝格咨询项目经理陆盛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丰田汽车之所以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车企,关键在于其高度全球化的布局。与中国车企普遍以国内市场为主不同,丰田的利润来源覆盖日本、北美、欧洲等多个市场,这种多元化布局显著增强了其对区域性风险的抵御能力。例如,中国市场近年来价格战激烈,很多车企难以实现盈利,而丰田汽车由于在其他市场具备稳定的收入来源,使其整体利润更具稳健性。

  对于丰田汽车取得的“高利润”成绩单,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在记者会上作出了一些回应。他表示,追求生产效率是丰田汽车的竞争力之一。为了灵活适应环境变化,丰田汽车一直在致力于维持并切实提升“收益能力”,特别是降低量产车型的成本,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当前的收益能力,也是持续推动技术进化的重要举措。

  丰田汽车2024财年的核心增长点是混动车型。2024财年,丰田汽车共销售汽车1101.1万辆,同比微降0.7%。其中,丰田汽车HEV车型在2024财年的销量为444.1万辆,同比增长23.6%。

  从区域市场来看,日本市场依然是丰田汽车的主要利润来源。根据2024财年的财报数据,丰田汽车在日本市场的营业利润为3.1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64.48亿元),在总体营业利润中的占比达到65.8%。

  2024财年丰田汽车在北美市场的经营业绩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其营业利润仅为104.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1.63亿元),同比下滑80.1%。

  背后的原因是,2024财年丰田汽车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丰田工厂在财年内出现了认证流程问题,导致部分车型无法按计划生产或交付,影响了高利润车型的供应。与此同时,从2024年下半年起,美元兑日元出现阶段性走弱,导致丰田汽车在北美市场的利润出现“账面缩水”。

  2024财年,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不仅销量下滑,其在华营业收入为182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0.6亿元),去年同期为195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7.2亿元)。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蛋糕”正在遭受进一步蚕食。

  “优等生”的焦虑

  在全球汽车产业的舞台上,丰田汽车可谓是一个“优等生”,然而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以及产业转型的持续推进,“优等生”也面临不小的压力和烦恼。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日元升值的多重压力下,丰田汽车方面对2025财年经营情况作出如下预测:预计2025财年的营业利润大概将达到3.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00亿元),这一预测低于2024财年的数据。同时,其预计2025财年公司净利润将同比骤降34.9%至3.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37.76亿元),这一预期创下丰田汽车近十年最大跌幅。

  面对挑战,佐藤恒治指出,丰田汽车将采取“适当行动”应对这些压力,同时继续推进电动化和多路径战略,以满足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尽管当前面临困难,丰田将保持在关键市场的生产布局,避免因短期因素而作出剧烈调整。”

  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落地是另一大挑战。2024财年,丰田汽车的电动汽车仅售出了14.45万辆,占总销量的1%左右。

  记者注意到,为强化竞争力,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更新了其战略,提出了“五个更中国”的战略。丰田汽车方面称,其将加强本地化研发和生产,以缩短与中国本土品牌之间的技术差距。

  陆盛赟告诉记者,对于本土化而言,真正的难点并不是战略的制定,而是战略的执行,比如建立本地公司、本地供应链以及本地管理团队。这些举措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阻力和挑战。其中的阻力包括,建设本地研发体系需要构建与中国市场高度耦合的产品决策机制;推进本地化管理团队,则涉及跨文化沟通、权责重构等复杂问题。此外,来自总部的管控惯性可能也会与区域公司之间形成博弈,影响执行效率。

  陆盛赟认为,丰田汽车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问题,而非某一个单点的短板,电动化转型、市场本地化、产业链重构都是丰田汽车需要面对的问题。丰田汽车目前所处的时间节点决定了它不能仅通过解决某一个单点问题就扭转整个市场局面,它需要在经营、供应链、组织架构、产品等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

  在杨继刚看来,丰田汽车的出路是向科技公司进行转型。“丰田汽车不应被‘电动化’这个词误导,电动化只是汽车动力方式的转变,丰田早就有电动化的技术积累,这不是问题的核心。真正难的是智能化,是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机系统等在内的科技进化。特斯拉在官网从来不说自己是汽车公司,而是能源与科技公司。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懂得丰田转型的挑战所在。”

  记者观察

  丰田加速换挡寻找新平衡

  对2025财年,丰田汽车作出了利润大幅下滑的预期。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高利润护城河仍在,但水位已悄然下降。丰田汽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其战略调整也因此进入纵深期。

  首先是外部环境剧变。美国政府上调汽车进口关税,“一哥”丰田汽车首当其冲。财报披露,仅2025财年前两个月,关税负担就高达1800亿日元。与此同时,日元贬值趋势逆转,影响出口利润。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正在重构。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等本土品牌技术与性价比优势日益明显,丰田汽车在华利润下滑已成既定事实。

  面对挑战,丰田汽车启动了战略纵深推进。其一,在北美推动“产地即销售地”的本地化,构建抗关税、抗汇率的第二战线。其二,在中国推出“五个更中国”战略,强化本地研发与供应链,以缩短新能源产品的开发周期。其三,在全球范围继续多路径推进碳中和,不押注单一技术路线。

  但战略调整的难度也前所未有。丰田汽车虽在混动与成本控制上仍具优势,但纯电平台、智能驾驶和软件架构上的短板正制约其增长空间。2025财年,丰田汽车能否在守住利润的同时,完成新能源与智能化的突破,将决定其在新旧汽车时代的衔接能力。

  进入2025年,丰田汽车不再处于“被挑战者缓冲期”,而是走入“技术兑现窗口”。能否用具备本地竞争力的产品回应中国新能源崛起,能否以更具利润率的商业模式对冲成本压力,都是丰田汽车不得不作答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