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1%至54.8亿元 “4G”战略成效初显
5月16日晚间,叮咚买菜(DDL.US)发布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叮咚买菜GMV(商品交易总额)为59.6亿元,同比增长7.9%;营收达54.8亿元,同比增长9.1%;Non-GAAP(非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标准下的净利润为0.3亿元,净利润率0.6%。
整体来看,叮咚买菜已连续10个季度实现Non-GAAP标准下的盈利,在2024年实现全面盈利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盈利与规模增长的态势。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记者表示,叮咚买菜能持续盈利是个很好的信号,证明其自有品牌的建设取得预期成效,仓配效率提升的成本也得到控制。2025年,公司在付费会员体系、跨平台合作、自有品牌提升方面值得期待。
从业务增长来看,叮咚买菜本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12.1%,日均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4.5%;在用户黏性方面,月均下单频次达到4.1次,同比增长2.4%。
从区域层面看,第一季度,叮咚买菜上海区域GMV同比增长5.0%,浙江区域和江苏区域GMV同比增长分别为17.8%和13.9%,其中所有城市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温州、湖州、南通、金华等城市实现了50%以上的同比增长。此外,广深区域的惠州和佛山也实现同比增长40%以上。
该季度,叮咚买菜还在江浙沪地区新开出14个前置仓。叮咚买菜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公司会继续聚焦核心区域前置仓网络的精准布局和密度优化,以打造出更高效的履约体系与更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推动整体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据记者了解,今年年初,叮咚买菜于内部开始执行“4G”战略,即“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并于公司内部推动一系列调整,重点开发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商品。叮咚买菜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透露,公司的“4G”战略已在该季度初显成效,接下来,该动作会持续推动业绩增长。
“我们是自内而外的变革,虽然效果可能不是很快。但会是持续的、从核心层面进行改善,一段时间以后,必然会有大的变化,也会让规模大幅增长、利润率进一步优化提升,也会建立不惧怕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
有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4G”战略背后是叮咚买菜扎实的供应链能力。过去几年,叮咚买菜深度参与食材的种植生产、源头采购、物流仓储、分级包装、食品研发加工、分销、运营到配送等环节,并通过数字化和AI的应用,帮助提升整体链路的效率和确定性。
梁昌霖在业绩会上表示,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有品质的食材是团队的初心,因此叮咚买菜不能只做简单的“搬运工”,而是要深入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改造品质、提升效率。
依托于遍布全国的生鲜供应链与自有食品开发、加工的能力,叮咚买菜还借势拓展B端渠道,让商品走出平台,甚至走到海外,最终形成全链路生态。第一季度,叮咚买菜的B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4.6%。
目前,叮咚买菜已经通过李锦记、香港DFI、加拿大大统华等合作伙伴,将自身供应链商品销售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分别与李锦记、香港DFI达成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规划将更多内地特色生鲜与加工食品上架到更多海内外商超。在业内人士看来,叮咚买菜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即时零售渠道”,而是成为了一家由数字驱动的全链路生鲜供应链公司。
“叮咚买菜目前在生鲜电商行业处于第一梯队。”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生鲜电商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技术驱动效率革命:AI、物联网成为标配,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二是本地化供应链决胜:直采基地、区域化运营降低损耗,保障新鲜度。三是消费升级引领增长:高端品类、健康食品占比持续提升。
叮咚买菜管理层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能够继续维持规模的同比增长,并继续实现Non-GAAP口径的盈利,到年底,业绩规模和利润率会有大幅度的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