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市场  > 上半年A股IPO新受理177家 国泰海通数量超“一哥”

上半年A股IPO新受理177家 国泰海通数量超“一哥”


  2025年的日历翻过一半,中国资本市场的浪潮依然奔涌不息。作为市场核心中介与“看门人”,证券公司的一举一动,深刻映射着金融生态的脉动。

  这个半年,全面注册制深化推进,IPO受理持续回暖,市场活力持续激发。潮水之下,我们关注到,有些券商在业务狂奔中触碰红线,有些券商“走马换将”的人事变动频繁上演。

  即日起,南都·湾财社将推出2025上半年券商行业系列报道。穿透数据表象,深入剖析违规惩戒的警示意义、人事变动的深层逻辑、IPO市场的真实温度,勾勒一幅更为立体的券商行业半年图景。

  2025年上半年,A 股市场的IPO暖意渐浓。三大交易所一共受理了177 家企业的上市申请,较去年同期增长四倍之多,北交所更以超六成的占比,成为众多企业的心之所向。时间来到六月,IPO的热度骤然攀升,单月150家的受理量,点燃了上半年的市场热情。

  在IPO暖流之下,项目终止的情况仍时有发生。作为市场“看门人”的券商,在企业IPO过程中充当保荐机构。那么在这股浪潮下他们的冷暖是否相同,真实温度又是怎样的情况?

  IPO新受理177家

  6月份数据大涨

  步入2025年以来,A股市场的IPO受理、审核逐步回暖。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深交所、上交所三大交易所一共受理了177家企业的IPO申请。这一数据较2024年同期的35家增长了405.71%。

  聚焦各大交易所,北交所成为企业眼中的“理想地”。177家企业中,有115家选择了北交所上市,占比达到了64.97%。

  在北交所之外,上交所受理了30家,其中上证主板9家,占比5.08%,科创板21家,占比11.86%。深交所方面,一共受理了32家,其中创业板11家,占比11.86%,深证主板11家,占比6.21%。

  相较于沪深主板、科创板以及创业板,北交所的财务要求更加宽松,在盈利性、营业收入等方面的财务指标要求更低。此外,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更加看重“专精特新”属性,这一点不同于科创板强调“硬科技”。

  此外,北交所与新三板联动,且全面实行注册制,这使得整体IPO审核流程更加市场化、审核效率相对较高。企业从申请到最终上市的时间周期更短,降低了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

  从时间月份的维度来看, A股IPO受理在6月份迎来爆发式增长,单月受理数量达到了150家,占上半年总量的 84.75%。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 6”政策措施。市场普遍将这一政策视为积极信号,互为佐证的是,6月份150家新受理企业中有130家受理时间在6月18日以后。

  4家券商新受理IPO项目数超10家

  国泰海通数量位居第一

  作为市场“看门人”的券商在IPO项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聚焦IPO项目的保荐机构,各家券商的IPO冷暖又是怎样的情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在2025年上半年,177家获得受理的IPO企业由38家券商参与保荐。其中,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IPO项目由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两者联合保荐;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的IPO项目由国泰海通东方证券联合保荐。其余企业的IPO项目均由单一券商保荐。

  从各家券商的情况来看,有4家券商的保荐项目数超过了10家,他们分别是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此外,华泰联合证券以9个项目数位居第五。

  这五家券商均为行业龙头。国泰海通证券为年内重组完成的券商巨无霸,直接挑战中信证券“一哥”的地位,另外四家则正好是“三中一华”。可见在IPO保荐业务中,龙头的优势依然明显。

  值得回味的是,国泰海通的IPO项目数达到了26家,超过了中信证券的22家。这家新的 “巨无霸”已经展示出自己在IPO领域对于“一哥”的冲劲。

  从IPO项目的拟募资情况来看,中信证券参与的22个项目合计拟募资497.61亿元,国泰海通参与的26个项目合计拟募资208.26亿元。可见,中信证券虽然在IPO参与的数量上略有不如,但整体IPO募资规模仍具有较大优势。

  从IPO项目的个体上来看,拟募资规模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华润新能源的245亿元、惠科股份的85亿元、摩尔线程的80亿元。其中,华润新能源由中信证券、中金公司联合保荐,惠科股份由中金公司保荐、摩尔线程则由中信证券保荐。在中信证券之外,中金公司在较大规模的行业头部企业IPO项目中仍具有优势。

  74家企业IPO被终止

  国泰海通、中信证券数量领衔

  企业IPO项目获得受理之后,并非就能够一帆风顺地成功上市,交易所会在IPO过程中严格审查每家企业的具体情况,因此不少IPO项目出现终止的情况。

  IPO终止的情况常常被市场投资者所诟病,南都·湾财社据Wind平台梳理发现,在2025年上半年有74家企业的IPO面临“终止”的情况,包括“终止(撤回)”“终止注册”。这一情况,相较于2024年上半年同期大幅下降。

  聚焦这74家被终止的企业,涉及了32家券商。其中,国泰海通以9家居首、中信证券以7家位居第二。并列第三的是国金证券、民生证券,两者皆为5家。

  国泰海通、中信证券的整体IPO保荐数量庞大,因此两者的终止数量也同样领衔。国金证券、民生证券同样在IPO领域具有行业领先优势,在2025年上半年的新受理榜中,两者并列第六。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券商的终止项目数与整体保荐数量相关。

  不过,有少数券商的保荐项目迟迟未能通过审核。自2024年以来,五矿证券保荐的4家企业均“终止(撤回)”,包括陈皮江门丽宫侨宝陈皮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鸿普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思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凝固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换而言之,五矿证券目前储备的IPO项目已经为“0”。

  值得注意的是,五矿证券此前保荐上市的广道数字,因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可能成为北交所首家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的企业。

  与五矿证券一样,IPO项目均为“终止”状态的还有东海证券。2025年2月,东海证券保荐的安顺控股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成为了“蛇年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