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国最小经济特区,被严重低估40年!

中国最小经济特区,被严重低估40年!

2024年,最热辣滚烫的经济热词莫过于“新质生产力”。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在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来看,培养并加强新质生产力已是必然课题

而在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格局下,为追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之争已成为风口。相对于熟知的北上广深,厦门这个福建副省级城市,有望成为下一个新质生产力”黑马“。

1.从过气到出新

事实上,厦门是个“小而美”的地方,这座城市的总面积仅为1700.61平方千米,比深圳(1997.47平方千米)还小,凭借文艺的海滨文化和小资情调,有着“花园城市”之称。但近年来,它却在热门旅游城市中减少了存在感,对比旅游界的”新晋顶流”淄博和哈尔滨,厦门的小清新显然有些过气。携程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广州、西安、重庆、南京、深圳、长沙是2023年国庆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

厦门旅游的落寞并不是意外,这也侧面反映了这座城市丧失了一定的吸引力,缺乏生气。而一般来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以及自身的规划,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厦门的发展离不开贸易的助力

基于地理位置优势,厦门是中国首批经济特区,同时也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叠加作为华人华侨的集散地,“三资”企业不断落地,外向型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可以说,厦门是因贸而兴,进而不断发展进化的。受益于这样的地域红利,厦门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例如,第一个利用外国贷款建成机场、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航空公司——厦门航空;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卷烟企业——华美烟草公司;两岸首家合资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等。

然而,置身于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中,经济发展长期依赖贸易与流通并不是上策,易受全球贸易景气度的影响,会使得相关贸易类公司的经营受限,其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厦门产业结构的局限性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上世纪90年代,厦门的支柱产业是电子、机械和化工,不过整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产业链缺乏下游终端配套,发展后劲不足,转型困难,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来支撑。同时,相对于2000年厦门的三产占比(4.2%、52.7%、43.1%),再到2023年厦门的产业空心化越发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工业立市的重要机遇。

要知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兴盛,产业强,则城市强,厦门虽然头顶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光环,但在经济实力上并不算突出,它需要一个腾飞的机会,即让科技和生产力高度发展、三大产业间形成良性循环关系。

好在厦门意识到了变革的重要性。为追求高质量发展,它走出固化的“舒适区”,选择了新的道路方向。

先从结果来看,厦门做到了。近期,《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布,高质量发展水平前十城市出炉,厦门位列其中,被誉为“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

从一个过气的网红海滨城市,华丽转身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厦门做对了什么?

厦门的发展关键在于这个“新”字,这与当下热议的“新质生产力”理念十分契合。

厦门之所以不再具备高度吸引力,在于产业的弱势,只有抓住创新的脉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有望实现城市晋级。而“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总体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具备突出的资源、政策优势。一方面,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近年来,厦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剑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在顶层设计上,厦门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在做大科技创新资源增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上发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

2023年,厦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00家、累计超4200家,占全省30%;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40%。

具体而言,2023年全市共立项支持52个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以及14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量产技术、高品质氮化铝粉体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在补足科技创新的短板的同时,厦门也在加大人才的引入和培育力度,积极构建良性的营商环境,进而激发市场的创新积极性和投资热情。例如,厦门自贸片区日前发布《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基于厦门积极培育创新主体、聚集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各类先进生产要素迸发出新的活力。此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厦门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80位、“科技强度”第81位,较上年分别提升11位、12位;同年11月《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厦门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上升25位,排在全球第38位,提升明显。

2.“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如何炼成?

当科技、人才等关键要素发挥新效能,厦门在追求产业的新发展上便有了底气。

整体来看,目前厦门正在推动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 4 6”现代产业体系,即做优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4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6个未来产业。

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必然,厦门火炬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核心,大力推动园区经济集约式发展、跨越式发展,率先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千亿元开发区。目前正在利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2023年厦门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拟定600家中小企业和30余家服务商参与试点工作,加速“智造”的步伐。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厦门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正在从传统的电子制造向高端化、精密化、智能化进化。

例如,2011年天马微电子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厦门投建了国内单体最大、全球最先进的柔性AMOLED工厂,如今厦门火炬高新区充分利用全国唯一的国家光电平板显示产业集群试点优势,利用天马微电子等龙头的引导作用,高质量推进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目前项目总投资达480亿的厦门天马光电子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首台核心设备已顺利搬入,这是首条专精于中小显示领域的高世代生产线,将会助力厦门显示产业的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乃是趋势,毕竟产业的“新”才能提升城市发展的“质”。

2023 年1-11月,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降幅比1-10月收窄1.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6.6%,其中,厦门新能源产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实现709.7亿元,比同期增长32.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锂电池制造业产值增长1.1倍,产量增长3.1倍。

可以发现,厦门的产业空心化还在持续,在此前的厦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稳住工业基本盘,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作为工业动能转换的重要助力。其中,新能源作为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厦门经济发展新支柱,自身正在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从利好的顶层设计出发,叠加科技创新气氛浓厚,厦门提前布局好了适合企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路上走得比较稳。

没有资源优势的厦门主要通过招大引强,充分发挥新能源龙头的集聚作用,聚焦新能源电池、新型电力装备、数字电网、氢能等重点领域,引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构建先进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近年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海辰锂电等龙头企业在厦门相继落地项目,例如,中创新航厦门项目是厦门实施“大招商、招大商、大员招商”战略后落地的首个百亿级新能源项目。此外,宁德时代还与厦门大学共建厦门时代新能源研究院,这些都将为厦门打造全球新能源电池总部研发和高端制造基地带来积极信号。

目前,海沧区是厦门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该区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主线,以产业链的延链、扩链、强链、补链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赛道,2022年海沧区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总量蝉联全市各区第一,70家企业入选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占全市1/4,全年预计兑现工业企业扶持资金达8.2亿元。

如今的厦门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新能源及相关产业规模已超千亿元,并形成新能源电池、新型电力系统两条新能源产业“优势链”。根据《2023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厦门位列第23位,是福建省唯一入围的城市。

按照相关发展规划,厦门新能源产业将在新能源电池、新型电力装备、数字电网、氢能四大发展领域重点发力,至2026年核心产业规模将实现翻番。

显而易见,如今各地都在发力培养新质生产力,厦门也已进入产业结构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已然成为代表性的新增长极崛起。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在越来越卷的市场中,如何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和产业优势对产业链上下游“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让发展保持高质量,才能在城市竞争中不会慢人一步。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4-2029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园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参考资料:

【1】《追新逐绿 厦门动力从哪来?》,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