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转向!日本时隔17年首次加息,终结负利率时代 专家:负利率政策退出实质影响有限【附银行业基准利率分析】
今天上午,日本央行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解除负利率政策,将政策利率设定在0%至0.1%区间,这是时隔17年以来首次加息。同时,日本央行还决定终止对短期和长期利率的“收益率曲线控制”策略,并停止购买上市投资基金(ETF)。日本媒体分析认为,这标志着日本结束了持续多年的非常规金融政策,朝着政策正常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加息将取决于经济和物价前景。而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则表示,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通缩的结束,政府将在宣布通货紧缩结束之前,综合评估各种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认为,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他指出,日本的通胀率在过去两年持续维持在2%以上,打破了过去30年来一直处于停滞甚至通缩的水平;日本社会民众的通胀预期已经形成;日本的潜在增速也维持在1个百分点以上。这些条件共同推动了日本允许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
徐奇渊还指出,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对市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可能导致股市的下跌压力。但他也表示,这些影响可能有限,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覆盖的负利率存款范围相当有限,因为它针对的是日本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实际上只有5万亿日元(大概300多亿美元)。
另一方面,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上个月日本刚刚打破尘封34年的历史高位纪录后,史上首次,涨破40000点!而日本这波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大型企业稳定的高收益。日元贬值,反而让日本企业出口的竞争力增强。一方面有利于投资扩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低价竞争。日本在过去30年实现了产业和资本的出海,这是赚全世界的钱在和国内的衰退做对冲。
负利率政策对国家经济产生多方面影响。首先,它可能刺激消费和投资,因为借款成本降低,这可能有助于提振经济增长。然而,负利率也可能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它们难以从负利率中获得足够的利润。此外,负利率政策也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加剧财富分配不平等问题。最后,长期实施负利率政策可能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为它可能降低了央行应对未来经济衰退的杠杆。因此,负利率政策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经济环境和政策执行方式。
回看我国银行业:
——中国银行业基准利率低位稳定
从存款利率来看,自1994年以来,我国存款基准利率已经经历了高位回归,目前处于历史地位点,已经稳定维持了超过7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3年2月,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为:活期存款利率0.35%、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1.1%、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5%、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75%、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4.75%。这一稳定的利率有助于市场的平稳发展,更加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市场情况。
——个人贷款规模占比持续上升
从存贷款规模来看,我国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的存款规模持续上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7年至2022年,这些银行的存款规模从79.31万亿元增长至119.24万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8.50%,2022年同比增速为13.30%。具体到存款项目细分来看,个人境内存款规模占各项存款比例最大,且占比持续提升,由2017年的47.45%提升至2022年的53.05%。截至2023年1月,我国各项存款总规模达到123.42万亿元,其中个人存款规模达66.79万亿元,占各项存款总额的54.12%。
注:该图表数据更新至2023年1月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胡捷表示,日本经济自2021年8月摆脱通缩以来已有两年半时间,日本央行决定将负利率改为0或正利率,这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举措。他认为,日本退出负利率的主要影响在于日元利率提升后,海外资金回流速度将成为关键。过快的资金回流可能对世界各国的资本市场和投资市场产生较大压力。此外,海外资金回流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应该是边缘的,不至引起过分忧虑。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师永滨利广表示,到目前为止,日本的工资涨幅仍未赶上物价涨幅,因此宣布已经摆脱通缩有些仓促。他认为,对于日本经济来说,结束负利率是一把双刃剑,经济界对此既期待又担忧。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