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视觉是未来激光雷达不香了吗:禾赛科技第一个不同意!
重回第一!
激光雷达玩家禾赛科技,一季度夺回赛道No.1——
激光雷达出货量195818台、装机量104687台,市占率31.6%。
也代表了激光雷达赛道最前沿进展:
经营上,营收同比增长近50%,在非GAAP准则下已经实现了盈利,年内完全实现盈利清晰可见,同样是目前行业唯一。
技术上,刚刚发布了1440线激光雷达,行业最高实际线数,还有覆盖L2到L4的激光雷达方案……
整个智能汽车产业图景下,禾赛正在成为国内智能普及、国际Tier 1转型的首选激光雷达供应商,目前已经拿下了国内外23家OEM在超120款车型上的量产定点,速度和广度已经和过去有了质的不同。
禾赛一季度数据解读
今年一季度,禾赛科技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195818台,同比大涨了231.3%,平均下来每天大约出货2175台。
拆分交付结构,增长来自两部分产品:
其一是ADAS激光雷达,一季度交付量为146087台,同比增长178.5%,占总交付量的74.6%。
其二来自大热赛道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交付量达到49731台,和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649.1%暴涨,占总交付的比重提升了12.4个百分点。
具身智能机器人处在资本追捧的风口,但距离规模量产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智能车参考从禾赛官方了解到,这一部分高速增长,实际大部分来自于Robotaxi赛道。
也对,汽车机器人嘛~之前的数年,禾赛一直以近7成市占率稳坐无人驾驶激光雷达老大,今年Robotaxi开始进入规模化落地、收费运营阶段,各个实力玩家都以数千台规模做规划。
禾赛自然继续延续优势。
交付上绝对增长,给禾赛的财务指标带来进一步增量。
今年一季度,禾赛实现营收5.3亿元,同比增长46.3%,环比则受到“淡季”影响下降了27%。
以交付和营收计算,这一季度禾赛激光雷达的单价约为2681元,同比下降55.86%,环比下降17.31%。
当然这样的计算并不绝对精准,因为营收还包括投资回报、技术授权等等,但对于禾赛来说,激光雷达交付仍然是绝对的营收主力。
所以2681元的激光雷达单价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这对应了今年禾赛科技的主动降价举动,ADAS领域的ATX售价降到低于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38元),让15万级以下的车型也能配备激光雷达。
同时也是激光雷达标配上量的规模效应体现。
从财报来看,降价并没有让利润受损,相反还在持续向好。
禾赛一季度综合毛利为2.19亿元,毛利率达到41.70%,同比还提升了3个百分点。
一季度GAAP(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84%到1750万元。
而在非GAAP准则下,剔除股权激励费用,禾赛已从去年同期的6910万元亏损中扭亏为盈。
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关注非GAAP指标,GAAP准则是为了方便统一衡量标准,而为所有上市公司设立的一套共用的检验规则,所以往往容易忽略各家公司的特性。
因此,多数公司还会在GAAP准则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去除短期影响或与实际经营无关的因素。
例如剔除掉一次性费用、排除汇率波动等特殊项目,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常提到的股权激励,这类费用在报表里要扣减利润,但实际上不涉及现金流出。
因此,非GAAP准则可以更好地排除短期干扰,更真实地了解公司日常的经营状况,也便于数据的横向纵向对比。
而禾赛已经在非GAAP准则下,实现了一季度盈利860万元,预计今年还会实现全年盈利。
为什么降价反倒提升了利润?
主要原因在于有效降低成本,而实现“有效”两字,一部分来源于规模增长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供应链溢价能力提升。
另一部分则来源于技术优化,这就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支撑,禾赛一季度研发费用为1.83亿元,同比下降5.7%,公司解释是由于租赁费用,以及折旧及摊销费用在减少。
尽管支出上减少,但从研发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上看,禾赛在一季度仍达到34.9%,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0%~20%。
并且截至一季度末,禾赛的现金及等价物 、受限现金及短期投资为28.6亿元,现金储备仍十分充裕,意味着禾赛仍有坚实的资金后盾去投入和扩张。
总结一下禾赛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基本面展现出的是“技术 规模 成本”的优势更加凸显,全年盈利转折点清晰可见。
中短期增长点来自于国内智能标配趋势,以及海外主机厂智能化追赶。
长期的利好,则来自具身智能机器人风口,和L4赛道Robotaxi的规模化落地。
全球激光雷达行业唯一盈利的上市公司,头部地位依然是巩固的。
禾赛处在什么样的节点
2024年开始,禾赛出货量进入飞跃式的增长期,绝对数量和增长率都和之前创业10年不可同日而语。
质变根本因素,是中国智能汽车全面转型下,量产L2 的标配潮流。
从技术角度来看,现阶段纯视觉方案仍然没走到突破性转折点,算法对个别异形、静止目标的错检漏检避免不了,引发的事故一再被热议。
而激光雷达加持下,红外线遇到任何障碍目标都一定会产生相应回波,反映在点云图上,在感知层面消除隐患,起到整个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兜底和冗余作用。
实际上,激光雷达最早在智能驾驶领域应用,就是为了满足L4及以上全无人驾驶“万无一失”的要求。端到端技术体系将全场景L2普及到量产车,激光雷达的角色作用,其实就是更高维体系的技术下放。
单激光雷达方案通常能支持城区NOA功能,加上两颗侧向激光雷达,则可以支持车位到车位的体验。
这样的量产L2方案是中国大量主机厂和供应商反复试验摸索出来的,完全满足量产L2性能成本平衡的需求。
同一时间点,国际主机厂在中国连年失利,进而影响全球业绩,终于开始了自我革新和追赶,这样的智能汽车方案成了他们直接参考借鉴的答案。
激光雷达同样成为它们的刚需。
历史机遇下,禾赛也拿出了应对的策略和产品方案。
业务合作上,禾赛已收获全球23家OEM厂商的超120款车型的合作,并且正推动与四个欧洲和日本顶级OEM和Tier 1供应商的五个POC项目。
今年一季度,禾赛推出了AT1440、FTX和ETX三款车规级激光雷达。
分别来看,首先是面向L3/L4推出的,半固态激光雷达AT1440,预计今年下半年量产。
1440真实线数,基础是禾赛坚持的一维转镜技术路线,保证性能参数所见即所得的同时,简洁的结构还能降低故障率与成本。
角分辨率跃迁至0.02°,并搭载禾赛第四代自研芯片,向激光雷达芯片化更加迈进一步。
第二款则是其第二代纯固态超广角激光雷达——FTX。
全球视野最广的180°x140°最大视场角,测距达30m(@10%反射率),点频49.2万点每秒,较上一代提升2.5倍。
同时体积压缩,外露视窗为50x30mm,与上一代相比面积减少40%,重量还减少了66%。
FTX既作为补盲雷达使用,可以和远距主雷达协同,用于L3/L4级场景的全景感知,又因体积和重量的优势,可以为各类机器人提供实时3D感知。
第三款则是激光雷达ETX,同样搭载其第四代自研芯片,能实现全球最长的400米探测范围(@10%反射率),针对L3级场景专门设计。
三款最新产品,已完成了L2到L4的全面覆盖,禾赛以此为基础,推出了一整套感知解决方案千厘眼,分为A、B、C三种选择,分别对应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L2级辅助驾驶。
千厘眼C采用1颗禾赛256线爆款产品ATX,针对L2级开放,今年一季度开始大规模量产。
目前ATX已获得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等11家国内头部车企的几十款车型定点合作。
千厘眼B采用1颗ETX 2颗FTX,主激光雷达 补盲激光雷达的配置,可以实现320°感知视野和远距探测能力,为L3级场景保障安全上限。
千厘眼A为4颗AT1440 4颗FTX,可以实现远距近距兼备、360°全覆盖和厘米级小目标探测,满足L4级Robotaxi、Robotruck等全向感知需求。
2025年Q1,禾赛阶段性交卷,自身的成绩包括激光雷达全品类市占率第一、L2 海外定点爆发、Robotaxi优势延续、机器人等多线业务扩展。
不过真正的爆发时刻,其实尚未到来,随着ADAS和Robotics需求持续增长,激光雷达市场还有新的爆点正在蓄势,禾赛已给出了下一季度和全年的指引:
预计到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将达到6.8~7.2亿元,同比增长约48%至57%。
而到年底,预计全年营收将同比增长44%~69%,实现收入30~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