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通过港股聆讯 估值直指千亿
港股今年最大的汽车IPO来了!
造车28年,安徽芜湖汽车大佬——奇瑞汽车,成功通过聆讯,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
本次上市,奇瑞计划发行不超过6.99亿股,募资15~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7~143亿元。
同时,奇瑞的内部经营细节、关于募资的去向,也就此开始展露于大众视野中。
奇瑞汽车的核心财务指标
聆讯不久前,奇瑞的好消息已有预兆。
8月27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了奇瑞汽车港股IPO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
奇瑞紧接着更新了招股书,新的核心指标也随之浮出水面。
首先是销量,奇瑞在2024年销售260.4万辆车,同比增长38.4%,创历史新高,是国内销量规模第二大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同时,2024年的海外销量达到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占全年总销量约44%。自2003年起,奇瑞已连续2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出口第一。
而在不久前的8月销量快报中,奇瑞在1-8月累计销售172.73万辆车,同比增长14.5%。
营收层面,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奇瑞汽车的营业收入为926.2亿元、1632.05亿元,以及2698.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0.7%,增长主要来自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销量双双提升。
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车收入为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5%,奇瑞解释,主要由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带动。
2022年~2024年,来自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分别为122.53亿元、79.12亿元和589.31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为186.65亿元,同比增长306.11%,。
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已经从2022年的13.2%,提高到了今年一季度的27.4%。
利润层面,过去三年以及今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车的毛利为128.05亿元、260.9亿元、363.08亿元和84.57亿元。
对应奇瑞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3.8%、16%、13.5%及12.4%。
同期,奇瑞汽车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34亿元,以及47.26亿元。
过去三年的利润增长,来自销量增长,以及产品组合进行了优化。而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明显增长90.9%,则是由于在这个基础上,还计入了其他收入及收益。
在支出上,奇瑞对于研发的投入明显不断加码。
2022年~2024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36.46亿元、66.64亿元、92.43亿元;今年一季度,奇瑞又为研发投入了22.72亿元,同比增长2.2%。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奇瑞在安徽芜湖、合肥,以及上海建立了3个研发中心,并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和马来西亚建有5个海外研发中心,全球研发人员总数超过14,400名。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奇瑞的现金及等价物为374.98亿元。
以另外两家自主品牌——吉利和长城的财务指标作为对照参考:
销量也好,财务指标也好,奇瑞的整体水平,在头部的汽车自主车企中都很能打。
参考吉利、长城后,对于奇瑞仍未披露的估值,外界普遍认为大约是1000~1200亿元,也有乐观看法,认为会达到1200~1500亿元。
据招股书披露,奇瑞计划募资15~20亿美元,拟发行不超过6.9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这些募集到的资金去向,奇瑞也做好了规划,除了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外,还有:
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下一代汽车和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拓展海外市场并执行全球化策略;提升位于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
奇瑞是靠什么撑起千亿估值的呢?
奇瑞汽车有什么底气?
招股书显示,奇瑞的产品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乘用车业务,一部分则是出售汽车组件和零部件,例如发动机、变速箱等等。
毫无疑问,乘用车是奇瑞的核心,收入也占到奇瑞总营收的90%以上。
奇瑞面向大众市场和中高端市场,规划出了五大汽车品牌,分别是:
主品牌奇瑞联手华为打造的智界越野品牌捷途高端品牌星途面向年轻用户的iCAR
其中,奇瑞主打大众和家庭用户,主要包括瑞虎、艾瑞泽及风云,以及针对海外市场的OMODA及JAECOO等产品。
招股书显示,奇瑞品牌是中国最早突破百万辆销量的自主乘用车,其品牌定价在5.8万-22.99万之间。
瑞虎8、瑞虎7,都在2024年录得超过2万台的月均销量。
备受关注和讨论的智界,也是华为赋能的“第二界”,于2023年11月上市了首款产品纯电轿车智界S7,随后因为交付等问题,未能一炮而红。
但去年9月,智界第二款车型R7上市,开始带动起智界品牌的销量。
最近,智界又迎来了翻身一仗,与华为进入战略合作的“2.0阶段”。
双方承诺共同投入超100亿元,组建5000人的研发团队,成立一家独立运营的“智界新能源公司”。
独立的新公司,由华为全面主导智界从产品定义到生产、销售、服务的全链条管理;奇瑞方面则承诺,资源投入不设上限。
新款智界R7和S7,价格区间在22.98~30.98万元,8月25日上市,24小时大定破万。
另一个中高端品牌是星途,价格区间在10.99万元-31.98万元,包括星途和星纪元两款产品,提供燃油、插混、增程、纯电等多种动力系统版本。
地平线最新的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搭配J6P旗舰计算方案,全球首发落地星纪元E05,预计会在今年11月上市。
另外,还有一个主打越野的捷途品牌,2018年推出首款车型,到2024年1月累计销量突破了100万辆。
以及面向年轻群体的iCar品牌,目前主打纯电动SUV,提供iCAR 03、iCAR V23两款车型。
而支撑奇瑞实现增长的背后,是全面覆盖智能车开发的四大技术栈:
动力总成系统:鲲鹏动力
汽车开发平台:火星架构智舱系统:雄狮OS辅助驾驶系统:大卓智能辅助驾驶先来看智能化的技术,辅助驾驶系统方面,有中阶和高阶两大方案,中阶智驾包括ACC、车道保持和AEB、自动泊车,也就是最基础的L2。
高阶方案可实现L2 级智能驾驶,支持高速NOA、城区NOA、智能召唤和代客泊车(AVP);AVP和自动泊车不同的点在于车主可以自己下车,车自行找车位停。
而智能座舱雄狮OS,可以支持远程控车和OTA,搭载AI语音助手,通过对话使用大部分车上的功能。
在动力总成方面,奇瑞的鲲鹏动力发布于2021年,涵盖发动机、变速箱、电驱和电池安全系统。
在开发平台上,其火星架构主要包含了三大平台,以及E/E架构,最前沿的E0X平台整合了智能驾驶与AEB,支持800V高压架构,是智界、星纪元ET和ES的开发平台。
E/E架构兼容燃油、插电混动、增程和纯电等多种动力形式。
2025年,奇瑞计划推出60多款新车型和新版本,涵盖轿车和SUV,同时提供燃油、插混、增程和纯电车等不同版本。
总的来看,奇瑞常年在燃油车投入,有不错的基本盘,并且新能源转型获得成效,自研、合作两手抓,也补强了智能化。
如今走到国内自主乘用车第二,也是来自奇瑞这一路的积累。28年磨一剑,奇瑞终于走到了上市门口。
安徽人造,安徽成长
奇瑞创立于1997年,核心管理层都是安徽人,都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
奇瑞的董事长兼总裁是尹同跃,出生于1962年,安徽巢湖人,1984年从安徽工学院(现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加入一汽。
1995年,芜湖代表团在一汽参观期间结识了这位老乡,后力邀其回到家乡,在1996年10月在城北的一个废弃砖厂中,找了三间茅草房,开始办公,筹建奇瑞。从2004年12月至今,尹同跃一直都是奇瑞的董事长。
常务副总裁张国忠,1972年出生,也是安徽人,是尹同跃的大学校友,1997年7月大学毕业后加入奇瑞,历任涂装车间工艺员、主管、主任、轿车子公司副总经理,采购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执行副总裁、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博士,负责奇瑞的技术开发,安徽芜湖人,1997年从合肥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奇瑞,2016年7月在母校获博士学位。
尹同跃、张国忠和高新华,三人通过员工持股平台瑞创间接持有奇瑞少量股份。
奇瑞汽车此前的控股股东是奇瑞控股,持有43.32%的股权。
不过据招股书显示,2025年1月20日已完成“下沉”,即将奇瑞控股持有的所有股份,按比例基准分配给了奇瑞控股的18位股东,转为境外流通,奇瑞控股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下沉后,目前奇瑞汽车的单一最大股东是芜湖投资巩固,持股比例约为21.17%。
立讯持股比例为16.83%,员工持股平台瑞创持股比例为11.51%。
此外股东还有青岛城投,宁波问鼎、珠海尚顺、动力电池厂商国轩高科等。
起始于三间茅草屋,成长于燃油车时代,在出海和新能源变革中兴起后,奇瑞向IPO发起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