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驴得水想表达什么 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驴得水》是一个十分经典的荒诞讽刺喜剧,故事的结构也是很经典的三幕剧结构,它分为4个人物关系:慈善家、上级教育部,乡村学校、小铜匠,本来四个人物关系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和矛盾,但是因为一个偶发事件,导致了每一个人都被卷了进来,人性最黑暗的一面都被展现了出来。总体而言它主要讽刺了两个层面。
1、讽刺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国民党时期政府部门从外国慈善家手里获得的教育善款,被进行了层层克扣,最终到了学校手里就少得可怜,乡村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虚报人数来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营。“驴得水”名字就是学校上报的并不存在英语老师。可以说国民党政府部门的腐败是导致整个悲剧发生的最基本的根源。
2、讲述人性的善变:电影中有好几个阶层的人,但是每一个人一旦换了角色性格就会发生巨大改变。电影中用了“谁穿了貂,谁就不可一世”这个梗。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被这个利益体系给裹挟了进来,谁也逃不了,身在这个“游戏”中你完全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不能决定自己做一个“好人”。其中像周铁男原本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老师,但是在生命遭到暴力威胁之后也精神崩溃变得软弱,“威武不能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最令人感觉到可怕的转变就是小铁匠,这里面又涉及到了一个社会学的问题“穷人的美德”。
3、“穷人的美德”: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个文集就叫《穷人的美德》。我们现在的社会也在歌颂“穷人的美德”,人穷的时候品性往往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极端的善和极端的恶。我们俗语里既有“穷山恶水出刁民”也有“穷则独善其身”的说法。其实你会发现无论是穷人的“善”和“恶”都经不起推敲。穷人的本性更接近“人类最原始的本性”,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生存环境一旦改变往往本性也随之改变,道德方面的约束会很薄弱。这里面小铁匠就是一个例子,《驴得水》这个电影让我们重新对人性进行审视,对所谓的“人之初”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