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走进安徽开放大学,这堂“大思政课”很精彩
5月28日,以“匠心如炬·奋斗者说”为主题的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在安徽开放大学举行,学校优秀在校生宗洪博、李小莉,优秀校友龙守菊、张欠欠、晏荣涛等五位劳模工匠用亲身经历讲述奋斗故事,分享成长之路,全省市县开放大学15万师生线上共同聆听一堂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
本次活动以“主会场 分会场”形式举办。安徽开放大学校领导,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安徽省总工会有关部门领导,安徽开放大学师生代表在主会场参加,18个市级开放大学通过双向视频设立分会场,活动全程网络直播。
安徽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杜爱玉在致辞中介绍,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建校46年来,学校扎根江淮大地,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学体系遍布全省城乡,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0万余人,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学生中也涌现了时代楷模、全国劳模、江淮工匠等先进典型,在推动安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和全民终身学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活动现场,通过视频短片、事迹宣讲、现场访谈、师生互动等形式,五位劳模工匠向广大师生分享了他们在各自岗位默默坚守、勇于创新的奋斗历程。
中共二十大代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乌石村党总支委员龙守菊,讲述从侗家女儿到巾帼标兵,领跑乡村振兴“致富路”的故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技术能手、合肥合燃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员工宗洪博分享从一名燃气安检员到技术能手,潜心锤炼技能本领,守护千家万户平安幸福的职业坚守;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公司员工李小莉讲述扎根生产一线,从青涩学徒到技术专家的转型之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宿州市公交驾驶员张欠欠,分享了以十年如一日的“亲情服务”,在十米车厢绽放人生芳华的从业经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淮工匠标兵、安徽亚兰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晏荣涛,以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攻关为例,讲述从普通车工到技能大师,培养众多青年人才的成长之路,号召青年学子勇于创新突破。
期间,举行了安徽开放大学、安徽工匠学院兼职“德育导师”聘任仪式,聘请龙守菊、宗洪博、李小莉、张欠欠、晏荣涛等5位劳模工匠担任学校兼职“德育导师”。
“歙砚上的纹路,蕴藏精益求精的千年倔强;宣纸上的氤氲,绽放工艺美学的璀璨星光……”活动尾声,学校青年教师和来自产业一线、民生服务等不同行业的学员代表共同演绎了诗朗诵《匠心颂》,将活动推向高潮,现场反响热烈,掌声阵阵。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王后林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有意思、有影响的活动,彰显了立德树人主题,拓展了大思政课的边界,拓宽了劳动教育的范畴,展现了开放大学的办学特点和办学特色。”
“劳模们的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只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来自皖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安徽开放大学2024级人力资源专业学生章群表达了强烈共鸣。
近年来,安徽开放大学锚定服务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主动对接国家和安徽省重大战略,聚焦新型工业化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大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2023年,学校与安徽省总工会共建“安徽工匠学院”,并首批命名合肥技师学院、阜阳技师学院、芜湖技师学院等3个校区,助力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开设“工匠学历提升班”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人学历提升班”,招生近1500人。2024年10月,安徽工匠学院成功入选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的100家工匠学院,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安徽开放大学的学习者规模大,大多来自基层一线,这五位劳模工匠是安徽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众多学子中的优秀代表。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拓宽育人路径、丰富育人载体,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充分发挥体系优势,凝聚协同育人合力,构建全省办学体系“大思政”工作格局,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和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出应有贡献。”安徽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杜爱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