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险资投资展望:加仓A股权益资产 加码全球资产配置
在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背景下,今年下半年险资机构的投资策略不仅备受市场关注,也对其资产负债匹配状态有重要影响。
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截至一季度末,险资大类资产配置呈现“债券压舱、权益提升”的特征,结合政策导向、市场环境及险资特性来看,预计下半年险资配置趋势将呈现“固收为主、权益扩容、另类多元”的趋势。
重视权益资产配置价值
“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我们会压降存款比例,增加长债和A股权益资产配置。”一家险资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这并非个别险资机构的投资策略调整。从人身险行业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人身险公司的银行存款占比为8.21%,较去年同期下降1.31个百分点。同时,人身险公司债券配置比例首次突破51%,创下历史新高。此外,股票与长期股权投资配置比例双双超过8%,权益资产成为增厚公司收益的关键引擎。
虽然目前二季度险资的投资数据尚未出炉,但业内人士认为,预计险资机构银行存款占比下降、权益资产占比上升的投资变动趋势仍将延续。
“面对新形势,保险资金必须更加重视权益资产配置价值。单纯依靠固定收益类资产已无法满足寿险负债和维持寿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收益要求。”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段国圣表示,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权益资产优化配置,提升长期预期回报水平,成为保险行业应对低利率环境的重要路径。
险资加仓权益资产的考量因素,既有应对利率持续走低的被动调整,也有看好权益市场的主动加仓。段国圣表示,横向比较看,A股上市公司估值处于主要市场相对较低水平,股息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长期资金加大权益配置比例有望获得可观的长期回报,进而实现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与保险资金稳定回报的良性互动。
燕梳资管创始人之一鲁晓岳表示,当前,与全球新兴市场横向比较,沪深300成分股盈利增速持平但估值更低,A股修复空间明确。在低利率环境下,预计险资未来将通过两大策略来平衡收益与波动性,一是在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科目增配高股息资产,降低业绩波动;二是通过设立私募证券基金的方式投资高分红蓝筹股,形成“长钱长投”模式,发挥耐心资本优势。
在长城人寿相关负责人看来,低利率环境为保险资金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供了契机,权益市场的估值吸引力相对提升,为保险资金加大权益投资比例、获取长期稳定收益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鲁晓岳预计,下半年险资在继续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之外,还将通过另类投资继续多元化拓展收益来源,这一趋势在上半年已有显现,“上半年14家保险资管公司登记37个资产支持计划,这些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多样,且都是锚定新质生产力的优质资产”。
港股市场受险资青睐
今年以来,险资在关注A股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加大了港股资产配置力度,并进一步探索全球资产配置,引起了行业高度关注。受访人士认为,通过配置全球资产,险资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但也对其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中,港股市场是险资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阵地。港股优质上市公司低估值、高股息的特征相对更加明显,得到险资的青睐。险资上半年进行的17次举牌行动中,有14次举牌标的为港股公司。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日下发的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63%的保险机构计划加大港股投资规模,主要通过港股通方式增加港股投资。
除港股市场外,还有部分险资机构正在持续探索全球投资机会。例如,6月26日,国寿资产首只全球配置产品正式成立,这是其加快第三方业务发展,加大跨境业务探索力度,提升多元资产和国际化资产配置能力的重要一步。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48家保险机构累计获得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393.23亿美元。不过今年获得新增额度的仅有5家保险机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两年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向监管机构请示增加境外投资额度,未来保险机构QDII额度有望提升。此外,还有部分保险机构正在申请QDII资格。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持续稳健开展全球资产配置,是险资分散风险、提升收益的有效途径。
在鲁晓岳看来,港股投资与全球化配置对险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对险资的大类资产配置和风险平价策略意义深远,是我国险企应对低利率环境的必然选择。港股作为离岸市场桥头堡,2025年下半场修复动能强劲,险资增配既是提升收益的诉求,更是资产负债匹配的必要之举。预计在收益驱动、政策护航和战略转型等因素驱动下,下半年险资将显著加大港股及全球资产的配置力度。
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