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破15亿千瓦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期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破15亿千瓦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期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目前,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

  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叠加经济增长趋势向好,共同拉动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近期全国多地电力负荷快速上升,入夏以来至7月16日中午,全国共有天津、冀北、河北南网、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河南、江西、辽宁、蒙东、陕西、四川、广东16个省级电网负荷36次突破历史新高。

  面对高温挑战,各地电力部门从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等多方面采取举措,满足用电需求。

  煤电是压舱石。斗轮机轮斗旋转着挖取燃煤,通过输煤皮带送到火电机组中进行燃烧……在河北石家庄,国家电投河北公司良村热电的两台燃煤机组正开足马力,保障周边区域156家企业工业用汽和不断攀升的居民用电需求。

  国家电投河北公司良村热电发电分场斗轮机司机胡红星说:“这几天连续高温,机组负荷加大了,需要更多的燃煤供应,我们基本上每天要上6次煤,还要随时待命,根据机组运行变化调整配煤方式。”

  截至7月17日,国家电投河北公司良村热电存煤可用天数保持在20天以上,各项设备设施安全稳定、物资充足,为能源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新能源是生力军。在福建东山半岛,三峡东山杏陈海上光伏项目迎来全容量并网后的第一个酷暑。面对“烤”验,项目全体人员铆足干劲,以“战高温、稳设备、保供应”为目标,全力以赴开展消缺工作,守护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我们持续开展设备消缺工作,全面排查治理隐患,提升设备可靠性和防汛抗台能力;科学安排设备巡检迎战高温天气,采用无人机等智能监测手段加强负荷预测和超温预警,确保电力供应平稳有序。”三峡东山杏陈海上光伏项目负责人吴风云说。

  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也在增强。7月6日,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江苏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集中向电网放电,实现了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时段检验了新型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友好互动,全面提升了能源清洁利用水平。

  新型储能被喻为“超级充电宝”,在用电高峰放电发挥顶峰调节作用,同时在用电低谷充电助力新能源消纳。在此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中,国网江苏电力通过新一代调度支持系统,在用电高峰同时向超过700万千瓦新型储能发出放电指令,最大可同时满足约4800万户居民一小时的用电需求。

  “从空间来讲,江苏储能项目多位于苏北,用电却集中在苏南。苏南用电高峰在白天,苏北用电高峰却在夜间。所以储能就可以作为‘时空调节器’来发挥作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调度运行处处长仇晨光介绍。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我国多地电网陆续开展新型储能集中调用,内蒙古、山东、新疆等地均开展过超500万千瓦规模的新型储能集中调用。仇晨光表示,推动各类新型储能的科学调度,可以充分发挥储能作为灵活性资源的功能和效益,以此带动技术产业进步,从而引导各类储能科学配置和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国电力供应总体平稳。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密切跟踪电力供需形势、一次燃料供应、来水蓄水、极端天气等情况,协调优化跨区跨省电力互济能力,持续做好“一省一策”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