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眼镜到AI PC 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重构经济生态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26日启幕,上海证券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多个AI眼镜品牌的展位都被围得水泄不通。记者在智能眼镜头部企业Rokid的展位上戴上一款眼镜,透过透明镜片,看到在实际环境的背景上,显示出翻译、导航、音乐等多个应用,用手在眼镜腿上滑动就可切换应用。
“吃饭时帮我计算卡路里,骑行时在眼前呈现导航功能,这些功能对我来说都很实用!”一位眼镜试戴者说。
智能眼镜被视为AI落地的最佳载体之一。除了这一新兴产品,AI也正在全面重塑终端产品,手机、PC等逐渐脱离工具属性,成为深度理解用户、自主完成任务的AI助理,甚至“个人双胞胎”。
“百镜大战”或许只是开始
业内认为,智能眼镜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将使个人数据量急剧攀升,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这一机遇也催生了“百镜大战”。
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智能终端业务总裁宋刚在本届大会“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AI眼镜将是穿戴智能方向最重要的产品形态。首先,作为头部设备,AI眼镜将会作为人类的“另一只眼睛和耳朵”感知信息;其次,它具有极强的场景穿透力,能同时覆盖办公生活及移动场景。
宋刚认为,AI眼镜之所以还没有普及,是因为在行业初级阶段,产品体验仍不够好,比如还不够智能、续航时间短、不够舒适美观等。为此,阿里夸克AI眼镜配置了双芯双系统,实现低功耗、长待机;双电池和换电设计,可支持眼镜全天候使用;在软件层面,深度融合夸克多模态理解能力,实现“看得清,响应快,答得好”。
Rokid也携新品Rokid Glasses亮相展览。其亮点之一在于衍射光波导技术可在透明镜片上呈现清晰细腻的虚拟界面,让虚拟信息和现实视野叠加显示。这一设计使智能眼镜的日常穿戴成为可能。
对于小米、阿里等科技巨头的新入局,Rokid副总裁蔡国祥认为,目前“百镜大战”可能还没有达到鼎盛的时期,也许未来会有“千镜大战”。对于最终的格局,他认为在市场上立足的品牌可能十倍于手机品牌,因为眼镜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眼镜市场还包含女性眼镜、儿童眼镜、老年眼镜等多个长尾市场。“只要眼镜品牌在垂直领域做好做专,就能找到立足之地。”蔡国祥说。
传统终端进入系统性AI阶段
在“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论坛上,华为、联想、OPPO等终端巨头代表分享了AI融入各类终端的最新进展。
华为终端副总裁朱懂东认为,AI技术在智能终端的融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AI的App化,智能终端装上豆包、ChatGPT等第三方独立智能App;第二阶段是AI功能化,AI下沉到操作系统,改造和赋能系统功能和应用,带来系统助手、智能图片消除、图库检索等功能;第三阶段是AI系统化,形成以AI智能体为中心的全新操作系统,深度理解用户,自主闭环用户任务。
今年6月,华为鸿蒙已迭代至6.0开发者Beta版本,推出AI开发助手。“鸿蒙6.0开发者Beta已进入上述第三个阶段。新系统不只是技术迭代,而是迈入了一个以无处不在的AI与深度协同为核心的新纪元。”朱懂东说,例如,在鸿蒙电脑上,用户可以直接和系统智能体小艺对话,直接调整电脑的模式、主题、光标等各类设置。
联想集团副总裁阿木表示,人工智能终端的目标是成为每个人真正意义上的“硅基分身”“个人双胞胎”,凭借对用户的了解主动做出判断和行动。这和前两代只有工具属性的功能终端、互联网终端有本质区别。在人工智能终端时代,交互方式成为个人和超级智能体的交互,其所对应的计算架构成为以AI运算为核心的混合异构体系。
自主和开放是产业关键词
我国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探索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长远来看,人工智能终端将重塑人机交互范式与模式,拓展服务消费边界,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其发展水平事关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对于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朱懂东认为:一是构筑国产终端算力底座,打造根技术能力,推动国产AI终端产业链生态建设;二是推动端云协同分布式AI,以云助端,打造体验最佳的AI终端;三是基于用户体验和感知的智能化分级评测体系,牵引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持续进步。
“要坚定推进开放协作发展路线,共同繁荣人工智能终端产业生态。”阿木说,联想赋能了超2000个智能体开发者,连接国内主流模型与平台,兼容国内外主流算力与系统。正是基于各个层面的开放合作,才成就了联想个人超级智能体与AI PC的成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王江平在“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论坛上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联合商务部、国标委等部门指导研制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系列国家标准。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强创新、稳根基、育应用、促生态四大方向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