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上交所举办脑机接口产业沙龙,多家上市公司、脑机接口产业链企业出席

上交所举办脑机接口产业沙龙,多家上市公司、脑机接口产业链企业出席

  近日,上交所举办第六期未来产业沙龙,主题为“脑机接口:探索数字化智慧时代”。6家上市公司、12家脑机接口产业链企业出席,还有12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创投等金融机构到场。会上,各方通过主题演讲、分组交流等形式,热议脑机接口技术路线、商业化应用、支付方式和行业监管等话题。

  产业政策架桥开道

  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信息通道,实现直接信息交互的新型交叉技术,已形成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大技术路线。脑机接口应用领域广泛,涵盖医疗健康、教育、消费、智能驾驶等,市场估计其潜在市场空间超过千亿美元。

  2024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脑机接口列为重点推动的未来产业。随后,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编制《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引导产业规范发展。2025年,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产业发展目标——“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

  目前,脑机接口在医疗健康领域已率先起势。政策层面从产品审批到支付体系给予全方位支持: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提出对临床急需的脑机接口设备优先审评审批;国家药监局提出加强注册指导与标准研究;国家医保局前瞻性设立脑机接口收费项目,多地已出台收费指导目录。

  近期,依托产学研一体化和链群式发展模式,部分科创板上市公司积极布局脑机接口领域。

  例如,主营康复器械的翔宇医疗专门成立脑科学实验室,与多所高校、医院展开科研合作,取得两款脑电采集装置注册证。

  再如,云计算公司优刻得为脑虎科技提供智算支持,共同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在失语患者治疗方面的应用。

  从“信息闭环”到“商业闭环”

  从技术目标看,脑机接口需要在人脑与机器之间打造可交互的“信息闭环”。与会企业认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路线在不同应用场景各擅胜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具备可穿戴性,安全性高;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在精准控制、临床医疗方面具有优势,但因涉及电极植入人脑,在生物相容性、长期稳定性和微创手术技术方面仍有瓶颈。有企业认为,推动医疗监管政策与技术研发同步迭代,将是侵入式脑机接口产业化的关键一步。还有企业指出,在脑电信号的高精度采集与实时解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算法、芯片及材料技术融合创新,共同打造从芯片、算法到临床应用的完整生态;未来,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大技术路线亦有可能相互融合,形成互补式的创新产品。

  将脑机接口从“信息闭环”推向“商业闭环”也是相关企业的一项长期课题。与会企业认为,脑机接口产业化应用要经过实验室开发、临床试验和监管审批三道关。近年来,行业主管部门推出的快速审评和医保付费立项等政策,疏通了“准入”和“支付”两大商业化关键节点,释放积极信号,为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临床实验增加信心。从目前的临床研发进程来看,神经康复、运动功能重建有望成为首批走向产业化、商业化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应用场景。与此同时,考虑到脑机接口产品还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市场推广中还面临用户接受度、隐私保护等问题,可能还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市场培育期。与会企业建议在伦理安全体系建设、市场教育方面持续发力,真正推动前沿技术在实用场景落地转化,为神经疾病患者治疗、残障人士提升生存质量赋能。

  会中,上交所还会同其他金融机构,为参会企业提供科创板“1 6”改革、“并购六条”以及科技信贷等政策宣讲解读服务。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交所正在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加快推动科创板改革“1 6”政策落地见效,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下一步,上交所将深入开展“三开门”专项行动,携手各方同向发力,让资本市场改革举措与产业政策形成合力,打造多元化资本工具矩阵,为优质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线、全业务链条培育和服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再上新台阶。

  据悉,上交所自2024年11月以来,先后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以及可控核聚变等未来产业领域举办5期产业沙龙活动,促进产、学、研、投各方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