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厦屈光国际论坛圆满举办,四维协同合力构建屈光新生态
9月20日,由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学术委员会眼屈光手术分委会、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华厦屈光国际论坛暨“屈光手术新进展学习班”在中国·厦门盛大召开。
作为屈光领域备受瞩目的学术盛会,本次论坛汇聚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王勤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李莹教授,韩国首尔NUNEMISO眼科中心Sung Min Kim,MD,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跃国教授,北京茗视光眼科医院周跃华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余野教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朱冉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王华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余克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米生健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胡亮教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梁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于志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马可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夏丽坤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陈世豪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谷浩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晓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罗岩教授,西安市第一医院韦伟教授(按会议议程顺序,武汉三晶石眼科刘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熊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柯碧莲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庄静宜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马飞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辛奕菁教授,以及华厦眼科医院集团领导赖玮琼女士、张志勇先生,集团学术委员会眼屈光手术分委会主任委员刘苏冰教授、名誉主任委员王骞教授、常务副主任委员刘才远教授,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余位眼科同道。
专家学者们围绕屈光手术技术的精准化突破、智能化升级、个性化诊疗、规范化发展,以及跨学科创新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推动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屈光手术的迭代升级及应用转化贡献智慧与经验。
群英领航
2025年华厦屈光国际论坛盛大开幕
在集团学术委员会眼屈光手术分委会副主任委员燕振国教授的主持下,本届论坛正式拉开帷幕。
大会主席刘苏冰教授致开幕辞。刘教授首先代表华厦屈光学组,向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同仁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回顾了中国屈光手术波澜壮阔的30多年。她指出,当前,屈光手术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创新发展,飞秒激光更加智能和精准,个性化技术广泛应用,眼内镜技术更加成熟,老视眼手术不断突破,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手术方兴未艾,标志着屈光手术已进入“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新纪元。
大会主席王骞教授代表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对拨冗莅临的屈光先驱实践者们表示欢迎和感谢。王骞教授指出,长期以来,华厦屈光依托“专家技术团队”和“运营管理团队”的紧密协作与双轮驱动,持续推进学科建设与服务创新。自学组成立以来,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并培养了大批青年骨干,形成了结构合理、协同高效的学术梯队。期望借助此次盛会,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深化国际协作,推动中国屈光手术迈向更高水平。
周行涛教授未能亲临现场,仍记挂本届论坛的召开,特意通过视频连线发表致辞。他高度肯定了华厦眼科在屈光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引领作用,并指出,华厦屈光团队不仅在SMILE pro、全光塑等前沿技术应用中成果显著,更在复杂屈光手术并发症防治、视觉质量评价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国屈光手术的规范与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华厦屈光国际论坛是推动行业交流与技术进步的重要平台,期待与会各位尽情交流、热烈探讨,共同开拓屈光手术的新未来。
随后,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燕振国、余野、罗岩、胡亮、Sung Min Kim、余克明、王华、刘磊、张志勇、陈跃国、刘苏冰、赖玮琼、王勤美、王骞、刘才远、夏丽坤、米生健、谷浩、柯碧莲、熊瑛、于志强、朱冉、韦伟、梁刚、马飞(按站位从左到右排序等专家携手登台,合力为2025华厦屈光国际论坛揭幕。
技术联姻
屈光“产学研用”一体化再迈步
本次论坛不仅汇聚了顶尖眼科专家,还吸引了众多知名眼科企业的参与。开幕式上,一系列荣誉奖项的揭牌与授牌成为全场焦点,标志着华厦眼科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上向更深层次迈进。
秉持着对“卓越医疗”的极致追求,华厦眼科首批引进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手术设备。集团本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自今年5月中旬率先完成首台新微创SMILE pro手术以来,仅用104天就成为全球最短时间突破2000例的单体医院。蔡司医疗屈光部全国患教经理潘泽女士代表公司向华厦眼科颁发“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VISUMAX800新微创手术SMILE pro临床应用杰出贡献奖”,刘苏冰教授代表集团登台领奖。
超11万例EVO ICL手术,是数字,是责任,更是患者的信任和团队的坚守。STAAR中国大客户及商务总监王勇代表公司授予华厦眼科“累计EVO ICL手术量突破11万例”荣誉,刘才远教授代表集团登台接牌。
从2023年全光塑全球上市后成为首批临床应用单位,到今年7月再次签约,扩大全光塑在全国医院的覆盖范围,华厦屈光为全光塑技术在广泛适应症和复杂病例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华厦经验”。爱尔康大客户负责人李重平代表公司分别授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合肥视宁眼科医院“全光塑手术带教培训示范中心”荣誉,厦门眼科中心屈光科郑林主任、合肥视宁眼科医院黄亮院长代表医院登台接牌。
临床研究是推动医学进步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厦门眼科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依托“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模式,在临床试验上取得突破性进展。4个GCP临床试验项目获批立项并顺利推进,涵盖多个领域,有力推动了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王骞教授、于志强教授、陈亮教授共同为“屈光手术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揭牌,正式开启双方在屈光手术临床研究领域的深度合作。
在九月初举办的全国眼科年会上,“仙微视觉”提出的飞秒激光屈光手术“FINE”方案,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高端眼科器械领域的突破和发展。作为民族品牌,华厦眼科也用实际行动支持着中国技术的创新发展。仙微飞光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曹峰总经理、芦敏娇总监,刘才远教授、陈亮主任共同为“国创新飞秒FINE屈光手术临床应用培训中心”揭牌,开启中国眼科技术自主创新的新篇章。
学术攀高
共奏技术与临床深度融合的“交响曲”
当前,患者对视觉质量需求的日益提高,持续推动着屈光手术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升级。近年来,屈光新技术相继引入国内并加速应用于临床,为近视患者带来了更精准、高效与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然而,技术更新换代足够“快”,临床应用是否足够“稳”?人工智能让手术越来越“准”,患者体验是否真正更“好”?
本次论坛以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核心,七大学术单元设置紧凑、内容饱满,覆盖面广、引领性强:既有SMILE pro、全光塑、老视等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分享,也有全飞秒、ICL等术式的精细化操作探讨;还有圆锥角膜筛查、干眼防治、角膜交联等跨学科交叉协同的拓展研究。专家学者们紧紧围绕当前屈光手术的临床热点与技术难点直抒己见、深剖见解,在碰撞中凝聚共识,在探讨中破解难题,为屈光手术的体系化发展与规范化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与实践路径。
优势尽显
华厦屈光四维协同加速构建新生态
屈光手术共识频出、学术研究成果丰硕,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华厦眼科二十多年厚植的学科沃土。中国屈光三十载,华厦屈光同频共振。
在技术升级上,从Lasik手术、Lasek手术、FS-Lasik手术、ICL晶体植入手术,到引入全飞秒技术,成为PRL晶体植入、全光塑、微创全飞秒精准4.0、PR龙晶晶体、Z8臻视PRO、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SMILE pro等前沿技术的首批临床应用单位,华厦眼科持续推动屈光手术技术的革新与实践。
在人才建设上,自2015年集团眼屈光学组成立以来,10年间坚持引才与育才并重,构建了以刘苏冰教授、王骞教授、刘才远教授等顶尖专家为核心的多层次人才梯队,临床与科研实力兼具。
在平台搭建上,华厦屈光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打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连续多年举办华厦屈光国际论坛、眼屈光学组会、屈光运营年度工作会等会议,并持续开展了50多期“屈光学科疑难眼病会诊讨论会”,全面整合优质资源,有力赋能行业发展。
在服务理念上,华厦屈光坚持以安全为底线、以患者为中心,依托集团全国医疗服务网络,共享名医资源与先进诊疗技术,统一高标准服务规范,建立全国异地复查服务体系,为患者持续提供高品质的诊疗体验。
王骞教授在闭幕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强调,当前我国近视问题依然严峻,屈光手术作为矫正近视的重要手段,肩负着提升国民视觉健康水平的重任。作为屈光领域的先行者,华厦眼科正以“技术、人才、平台、服务”四维协同的强大驱动力,全力构建“全国服务、全流程质控、全周期管理、全术式覆盖、全学科联诊、全行业协同”的“六全”屈光新生态,致力于推动我国屈光事业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创新”跨越,以更高质量守护万千近视患者的清晰未来。(图片由华厦眼科提供 授权财经使用)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