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经济“硬支撑”更稳!多个大国工程智慧与实力兼具 新突破、新纪录成亮点

经济“硬支撑”更稳!多个大国工程智慧与实力兼具 新突破、新纪录成亮点

  9月25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圆满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CCUS也就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实现从“万吨级示范”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的历史性飞跃,为全球煤电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将有力助推“双碳”目标落地。

  这个27层楼高的巨型装置就是捕捉二氧化碳的关键设施——吸收塔。发电机组排放的燃煤烟气里的二氧化碳就是在这里被捕捉收集,它的捕集率超过90%。它一小时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相当于18000人一天生活的碳排放。

  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和发改委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针对华能甘肃正宁电厂1号机组脱硫后净烟气开展碳捕集作业,捕集的二氧化碳纯度达99%以上。这些二氧化碳经压缩至超临界态后,可实现地下地质封存,还能广泛应用于油田增采、绿色燃料合成、食品加工及矿化建材等领域,打通“捕集—利用—封存”全产业链。

  项目在碳捕集、压缩、封存等关键环节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创造多项“全球首次”与“国内首创”,且核心装备100%国产化。其中,全球首创“二塔合一”复合式吸收塔、国内首台八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国内规模最大的深部咸水层多层封存体系等技术成果,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将我国CCUS技术推向世界领先水平,为煤电行业低碳转型树立新标杆。

  华能正宁电厂厂长张延伟介绍,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这个项目二氧化碳捕集率超过90%,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150万吨,相当于处理60万辆汽车一年碳排放量。可助力燃煤电厂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推动煤电绿色清洁发展,助推碳中和目标实现。

  科普小贴士:何为CCUS

  这个全球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到底什么是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通过这个科普小动画,帮助大家理解。

  CCUS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英文缩写,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燃煤电厂,煤炭燃烧后,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先与碱性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后在加热条件下再发生解吸反应,可将二氧化碳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变为高纯度的二氧化碳。经过脱水、提纯和压缩后,可输送至不同场景使用。捕集后的二氧化碳纯度可达99%,可用于化工、生物领域,也可注入地下驱油,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和驱油效率。多余的二氧化碳还可以封存在地下、海洋等安全场所。

  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 日产量突破5000吨

  9月25日,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中国石油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标志着我国对页岩油的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稳定产出阶段。

  页岩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兴油气资源,同时也是业内公认的难采品种。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面积1278平方公里,油藏埋深3800多米。2025年以来,示范区产能建设持续提速,已完成钻井48口,日产量首次突破5000吨,创历史新高。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吉庆油田作业区经理杜雪彪介绍,他们总结形成了钻井—压裂—采油全链条高效建产模式,平均完井周期缩短至31.7天。截止目前,年累计生产页岩油130万吨,正全力冲刺示范区年产170万吨建设目标。

  吉木萨尔页岩油储油岩石的缝隙极为致密,开采难度堪比“在磨刀石中榨油”。为攻克这一难题,示范区构建了我国陆相页岩油开发标准和全链条技术体系,钻井速度创下水平井一天钻进1860米的纪录。同时,国内首个“无人巡检”采油管理区已在这里建成,通过数字化管控实现24小时智能运维。

  杜雪彪介绍,他们攻克的“黄金靶体识别”“广域支撑压裂”等4项核心技术,实现500万吨累计产量,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也为盘活我国超420亿吨陆相页岩油资源储备,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践范本。

  目前,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估算源量超过10亿吨,为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到2025年年底,中国石油页岩油年产量将突破680万吨,全面完成国家页岩油示范区建设。

  浙西南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9月25日,浙江西南地区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该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

  据介绍,该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共安装6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4亿千瓦时。

  国网新源华东开发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何少云介绍,电站全面投产后,可提供约360万千瓦双向电力调节能力,每年还能节约标准煤约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万吨。

  截至目前,全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规模达到6266.5万千瓦,已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62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国内单套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建成投产

  记者9月25日从中国石油获悉,国内单套处理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在四川资阳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在深层、高含硫复杂天然气资源的洁净化处理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迎峰度冬提供坚实的清洁能源保障。

  天然气净化厂是对高含硫天然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关键设施。此次投产的资阳天然气净化厂单套装置,日处理能力达720万立方米,最大日处理量1440万立方米,创下国内同类装置处理能力的新纪录。

  装置首次应用了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净化工艺和专利溶剂,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00%。通过构建数字孪生体,相较传统净化厂投资降低30%,整体运营效率提升超过37%。

  此外,工厂集成光伏、余压发电等多种新能源技术,每年可节电3700多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万余吨,相当于种植超100万棵树。

  到2025年底,资阳天然气净化厂将处理天然气10亿立方米,有效释放我国深层天然气田产能,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