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创新宣传方式提升老年人反诈意识 飞驰列车变身移动反诈课堂
“阿姨,天上不会掉馅饼,中大奖的好机会,他自己怎么不留着?”“视频还能换脸,叔叔,您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9月20日,在开往四川成都的一趟“银发”专列上,来自海拉尔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艾音卓拉”乘警组的民警正在向几位老年人介绍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飞驰的列车变身移动反诈课堂。
据了解,自今年6月以来,“艾音卓拉”乘警组已在40余趟列车上开展反诈宣传活动,覆盖老年旅客3800余人次。
“高价拍卖收藏品”“领取养老补贴”“开卡赠送大米鸡蛋”……近年来,一些不法人员将目光投向了信息相对闭塞、防范意识较弱的老年人群体,诈骗套路层出不穷。各地警方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提升老年人反诈防骗意识。
前不久,北京市大兴区一家银行向警方报送了一起诈骗案件线索。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手持一张印着“精准扶贫”字样的银行卡,兴冲冲走进营业厅,要取出卡内所谓480万元“养老补贴”。经银行工作人员仔细核查,确认这是一张假银行卡,所谓的巨额资金根本不存在。
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西红门派出所社区警务队副队长李佳梁介绍道:“在她的手机屏幕上我们看到了多个涉诈App,有养老的,也有投资股票的。”
“以‘精准扶贫’为名义实施诈骗,目标人群一般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套路是受害人会在线上线下渠道收到领取专项扶贫资金一类的通知,并且附有国家财政部门或国家乡村振兴局的虚假公章,以此来增加可信度。随后,诈骗分子会通过网址链接,诱使当事人进入群聊,在群聊里会有人不断转发自己已经收到了扶贫款或者补贴的信息。当事人看到这些消息后,就会进一步放松警惕。”大兴分局刑侦支队民警薛国琛说,“此时,客服会向受害人索要个人身份信息,包括手机号、银行卡号,套取来的这些个人信息,将为后续实施不法活动创造条件。”
5月初,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在侦办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过程中,对盗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电话卡的可疑情况开展反查,针对性组织“小切口”行动,通过循线深挖、集中收网,成功打掉一个涉及开卡、地推、收卡、接码等多个环节,通过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违规办理电话卡的涉诈黑灰产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查证涉案电话号码1.3万余个。
经查,犯罪嫌疑人董某曾在银行、通信运营商等公司工作,对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开卡业务较为熟悉。辞职后,便与诈骗分子勾连,伙同他人成立劳务分包公司,专门从事银行、通信运营商外包的“地推”服务,在获取了大量个人信息后,又违规办理、贩卖电话卡给境外诈骗团伙,从中牟利。
针对老年人群体,该团伙在各大菜场、商场等地,以开户后三个月即销户、开户即赠送大米等为诱饵,诱骗前来领取免费赠品的老年人开办新入网手机卡,随后将这些已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的手机卡非法截留。
为切实守护老年旅客的“钱袋子”,各地铁路公安机关将乘车的老年人群体作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重点,坚持勤巡查、勤宣传、勤提醒,在组织民警发放宣传资料、在车站和车厢内播放防诈视频、“一对一”“点对点”宣传的同时,还通过讲解具体案例、现场演示诈骗情景剧、有奖竞猜、互动游戏等形式,提高防诈反诈宣传的针对性,让老年旅客出行更加安心、放心。
济南、兰州、齐齐哈尔等铁路公安处在“银发”列车始发车站,会同铁路及地方文旅部门,演出防诈小戏曲。合肥铁路公安处黄山北站派出所联合车站在候车室设立“防诈体验馆”,里面有防诈短视频播放、突出案例展示等,邀请老年旅客体验,不断增强老年旅客防诈意识。
针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新风险,杭州铁路公安处宁波站派出所民警重点向老年旅客讲解防范AI换脸诈骗的要点。青岛铁路公安处制作“防诈提示卡”,方便老年旅客遇到可疑情况时能第一时间求助。
民警提醒,老年人要警惕“养老金骗局”“以房养老”等常见诈骗手法,做到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第一时间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