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树立行业风向标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汽车行业变革方向已渐成共识。剑指下半场竞逐,最新的行业风向标吸引全球目光聚焦北京。昨天,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亦庄如约而至,为期三天的会期内,将举办全体会议、主题论坛、边会等多场活动,通过行业大咖发表洞见、多项报告成果发布、科技新品现场展示等方式,共同勾画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的未来图景。
“车路云一体化”阶段性成果发布
当前,智能驾驶发展仍绕不开安全忧虑,而我国率先提出“车路云一体化”这一发展新路线,不仅在现有单车智能系统上增加了“数字轨道”,以提升和改善安全性,还为汽车AI应用建立“数据发电站”。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联合开展相关应用试点工作,20个试点城市(联合体入围。
本次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阶段性成果。目前,试点工作已提炼出“车路云一体化”十大功能场景,包括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交通事件信息预警、协同式弱势交通参与者避撞等。这些场景针对恶劣天气视线受阻、交通事故突发、盲区弱势交通参与者等多种情况,通过车路云协同,实现信息发送、风险预警、轨迹规划等功能,可有效提升行驶安全与交通效率。
为加快产业化进程,相关部门和行业还正在开展三项行动计划,包括成立试点城市平台公司联盟、推进城市群跨域连片协同,以及组织中外车企一致行动,统一技术路径,加快功能量产上车。
此外,开幕式上还启动了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汽车方向。2025年,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牵头申报了该基地,基地将落户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北京汽车等国内整车企业,共同破解汽车行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共性技术瓶颈和产业化难题。
车圈大佬论道智能网联发展
“今天上午从顺义开到会场,一个半小时的拥堵车程,确实不太美好。”在昨天下午的全体会议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在论道环节谈到了当天上午的经历。正因如此,余凯表示,尽管做自动驾驶很难,特别是涉及安全要时时“绷紧那根弦”,但团队还是在向着完全自动驾驶方向努力。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认为,未来实现自动驾驶所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首先,我们的时间不再被方向盘‘铐住’,将解放巨大生产力,车也将成为移动的第三生活空间。”在李斌看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后的另一个重大价值是更安全,将极大地减少因交通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还有多位车圈大佬在全体会议上通过演讲发表自己对于智能化发展的观点。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表示,智能化创新技术正在重塑汽车的产品定义、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他呼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处于历史机遇期,不是零和博弈,需要全行业团结一致,共建共享智能网联汽车的新生态。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在新一轮技术浪潮推动下,智能网联汽车已从概念探索迈入技术突破、场景应用的新阶段。软件定义汽车,AI成为新的引擎,“全域AI”与“天地一体”正是吉利推进智能网联变革的主战场。他提出了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四点思考,包括:坚持用户价值,坚守安全底线;技术自研是根基,开放协同是产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推动标准构建,推进跨界融合;回归制造业本质,尊重产业规律。
近千款展品亮相“中国芯”展区
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展览同样精彩。透明车身酷炫,灯光炫彩,驾驶台未来感十足……展览现场,搭载国产芯片的全尺寸汽车模型吸引了来往观众的目光。“这台透明车模里,集成了10家国内主流芯片企业的产品。”展台工作人员一边引导观众体验,一边介绍,“它完整呈现了‘中央集中 区域控制’的电子电气架构。”
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向,实体车模后方的大屏幕上同步显示着3D互动模型。观众轻触屏幕,即可查看每颗芯片的详细信息。“我们把实物车模搭载的芯片数据全部录入系统,大家可以随时查询产品参数和企业介绍。”工作人员补充道。
已连续四年亮相的“中国芯”展区,汇聚了近千款产品,成为国内汽车芯片领域参展企业数量最多,展品类型最丰富,生态链展示最完整的集成式展区之一。其中最受关注的《2025中国汽车芯片供给手册》,收录了100余家企业的500多款芯片,基本覆盖了汽车应用的10大类60小类芯片产品,为供需双方搭建了精准对接的桥梁。
智能网联的变革不仅体现在车上,更延伸至道路。本次展览上,中信科智联现场首发“车路云一体化测试场解决方案”。该方案已全面覆盖10余种测试环境,包括社区、山区、隧道、高架等,相关技术也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落地,助力数百个路口的车路协同部署,通过“多杆合一”“多感合一”等创新设计,助力智慧交管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