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出手清理 哪些属于“沉睡账户”?如何避免?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了“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之所以对这些账户管控清理,是为了助力打击洗钱、电诈等风险,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里的余额还能正常取出吗?如何避免账户成为“长期不动户”?
记者梳理发现,近日已有多家银行先后发布类似公告,明确将对长期不动账户开展清理工作,清理范围既包含个人长期不动户,也涵盖单位长期不动户。尽管不同银行对“长期不动户”的具体认定标准存在差异,但从公告内容来看,各家机构的清理对象普遍指向两类账户:一是账户余额较低的账户,二是长期无用户主动交易记录的账户。
对于这一涉及自身账户的清理行动,不少储户表示此前并未收到银行方面的相关通知,面对账户可能被管控或清理的情况,他们坦言“心里没底”,对后续该如何处理也存在困惑。
为了解银行方面的具体做法,记者联系了多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对于“长期不动账户”的认定标准,不同银行会有细微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限方面。
江西某商业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张经理表示,银行目前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主要基于两个核心标准:一是账户余额持续低于10元人民币,二是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未发生任何主动“动账交易”。不过,像社保卡、医保卡、退休金账户等涉及民生服务的专用账户,不在此次清理范围内。
江西某银行个人金融部经理陈天怡介绍,本行“长期不动账户”的认定标准是账户余额10元(含以下,且连续365天(含以上未发生任何主动存取款、转账等非结息交易。同时,有几类账户会直接豁免,比如金融社保卡、公积金卡,以及绑定了房贷还款、基金理财、股票三方存管等业务的账户,均不纳入清理范围。
浙江一家农商行的业务经理表示,他们的标准是账户两年没有使用,并且余额少于50元,系统就会自动触发“不动户”归结条件。但是客户携银行卡和身份证到柜面是可以解控的,钱也不会少。
一位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除个人业务外,对公账户同样也存在“长期不动户”的说法,而且要求还会更高。
银行方面也提醒广大储户,可定期梳理本人名下的银行账户,对长期不使用的账户及时进行销户处理,以更好地管理个人金融资产,确保资金安全。
记者了解到,不同银行关于清理长期不动户也有不同的时限要求,储户可以联系银行了解具体情况。如果在待清理范围内,可以持相关证件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未办理的,将视同自愿销户。资金的归属权始终属于储户,银行只是负责集中管理,不会占用、挪用或没收。
在专家看来,“长期不动账户”存在资金被遗忘或挪用、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被用于违法犯罪交易等风险隐患。
招联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清理“长期不动账户”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帮助金融消费者唤醒闲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减少银行账户、系统资源的无效占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服务;三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降低“长期账户”潜在风险,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进一步解释,这不仅是银行的管理动作,更是金融安全的精准防控,要让金融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 田利辉:北京金融法院在2024年底的判例,明确支持了银行的清理行为。这些“沉睡账户”容易被不法分子用来洗钱。据统计,三成的电诈案件都与这些长期闲置的账户有关,清理之后银行节省了管理成本,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整个金融系统更加健康。
储户平时该怎么管理自己的银行账户?田利辉认为,储户需要定期检查账户、管理自己的银行账户,避免被管控。
第一,每个月应该用云闪付一键查卡的功能,花一分钟查查自己究竟有多少“沉睡卡”。
第二,把不用的卡都注销,只保留必要的账户。
第三,对确实要保留的卡定期存款10块。
专家提示,这不是麻烦,而是保护钱包的好习惯。不要把个人账户用于经营,不要用于出租、出借。这些是常见的风险点,有时会形成大麻烦。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