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今天说的这三个字,杀伤力有多大?
想象在一个牌桌上,有人跟你说:“以后我跟你搭档打牌,赢了算你的,输了算我的。”
你一定会觉得是不是听错了?
“算我的”这三个字,在汽车智驾辅助市场上的杀伤力有多大?人们很快就会看到。
因为,比亚迪今日宣布,将对所有天神之眼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因泊车辅助系统异常或算法失误导致的事故,用户无需走保险流程,直接联系比亚迪售后处理,且不影响次年保险费率。按照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的说法,人们“日常接触到的智驾,主要分为城市领航、高快领航、智能泊车三大核心场景。比亚迪在智能泊车场景取得关键突破,在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李云飞代表比亚迪承诺: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这等于是比亚迪“躬身入局”,用自己的企业信用替代传统车险机制,用“算我的”三个字解除也解决用户“用智驾=担风险”的心理障碍。目前,比亚迪智能驾驶系统每日生成的数据量已经超过4400万公里。再叠加“算我的”这一政策,如果用户对智驾的顾虑减少,就会更频繁使用智驾辅助泊车,反过来为比亚迪持续优化智能驾驶算法、提升驾驶安全性带来更多的数据支持,最终帮助比亚迪以更快速度实现智驾的迭代升级。
下得好大一盘棋。
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正在一步步迈入深水区。
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7~12万元车型智驾渗透率已从4.3%飙升至61.7%。在这个渗透率飙升的过程中,比亚迪的“全民智驾”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截至5月底,比亚迪智能驾驶车型的总销量已成功突破71万辆大关——也就是说,比亚迪要为市场占比的智能辅助驾驶车型的停车“兜底”,这一行动堪称“壮举”。
首先是对销售。试想,一个销售能拍着胸脯说:“只要是您是让车自己去停的,发生了剐蹭,您尽管开回来,修车钱算我的!”对一个新手司机,或者对一个对智驾仍有顾虑的客户来说,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大?
再从法律看,这“全面兜底”意味着,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智驾责任分配问题,至少在比亚迪这里有了一个定论:比亚迪先揽下来是自己的责任,把过错举证责任由车主转移到车企自身。也许你会说,说不定比亚迪兜底完以后,还会依据检测结果决定谁才应该真正担责,到时再反过来向车主追偿?但你想,按照比亚迪的全供应链上的优势,修车的成本说不定还低于事后追责的成本呢。更重要的是,比亚迪是用自身的实践,为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立法做了一个“试点”,如果比亚迪这招被证明行得通,也许未来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和保险立法时就会参考“比亚迪经验”“比亚迪标准”。
从行业未来看,今天比亚迪可以为智能泊车兜底,明天会不会就可以为高快领航乃至城市领航兜底?就全行业而言,未来智能驾驶汽车的保险还要不要买?又或者其实保险可以在车企的售车成本中覆盖“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