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ESG成为战略基因,责任与增长如何同频共振?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ESG实践,ESG治理、披露及评价体系亦在逐步完善。此前,三大交易所分别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文件《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引导上市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活动中。据北京银行公开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4.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53%;营业收入362.18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150.53亿元,同比增长1.12%;不良贷款率降至1.30%,实现规模、效益与质量的稳健增长。当我们将这份最新的“成绩单”与其连续多年发布的ESG报告并置分析,一条清晰的脉络跃然纸上:北京银行正以一种深刻而持久的战略定力,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深度融合,用“金融向善”的实际行动,探索着一条商业银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路径。这不仅是对“伴您一生的银行”使命的深化,更是对新时代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生动诠释。
基石:服务实体,将“国之大者”化为金融动能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更是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核心所在。北京银行紧密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体系化的战略布局和精细化的产品服务,将金融资源精准地输送至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从前瞻性地提出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的战略目标,再到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石计划”“扬帆计划”“倍增计划”分层培育模式,北京银行的探索早已超越了传统信贷提供者的角色,通过积极构建“金融 生态”服务体系,进化为创新生态的“价值赋能者”:针对初创期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快速融资方案;对成长期企业,匹配股债联动等综合服务;而对成熟期企业,则提供并购、发债、上市等金融支持。据悉,北京银行已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过2.7万家,客群覆盖率持续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4,346.08亿元,较年初增长703.29亿元,增幅19.31%。
如果说科技金融体现了北京银行的战略高度,那么普惠金融则彰显了其民生温度。普惠金融某种程度上是衡量一家银行社会责任成色的重要标尺。翻阅其历年业绩报告,一条清晰的增长曲线印证了其在普惠领域的持续发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信贷覆盖面不断扩大。更重要的是,该行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坚定的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以“普惠速贷”为代表的线上化、信用类信贷产品,将繁琐的线下流程转变为高效的线上操作,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时间成本。同时,其金融服务不断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在城市,聚焦个体工商户、新市民群体的金融需求;在乡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田间地头,实现从“输血”到帮助特色产业“造血”的转变,让金融“活水”真切地深入经济的毛细血管。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16.03亿元,较年初增长385.17亿元,增幅17.27%。
双翼:绿色为底,人文为魂,绘就美好发展图景
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绿色发展视为自身可持续经营的内在要求与时代使命;立足当下,则将人文关怀作为服务社会的永恒主题,以金融温度增进民生福祉。梳理其历年社会责任及ESG报告,一幅以绿色为底、以关爱为笔的温暖画卷徐徐展开。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北京银行在推进自身绿色低碳运营的基础上,以绿色金融为抓手,为支持首都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体系日臻完善。最新数据显示,该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2562.95亿元,较年初增长459.45亿元,增速21.84%。绿色信贷余额逐年攀升,资金重点投向绿色转型、节能环保、生态减碳等关键领域。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承销绿色债券,该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聚集。今年上半年,该行成功落地全国首笔电子信息行业可持续发展(ESG 危废强度双挂钩贷款,落地全行首笔转型金融挂钩贷款、“降碳贷”创新业务,有效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落地全行首笔海洋碳汇质押贷款,盘活海洋生态资源;落地全行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促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
向“绿”而行的决心不仅体现在以绿色金融助力外部产业转型上,也体现在自身的“绿色革命”中。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北京银行以社会公共环境利益出发,以“低碳减碳”为指引,倡导“绿色采购、绿色办公、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营造绿色办公环境,强化节能减排理念宣传,积极开展节能设施建设和节能改造,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努力打造节约型企业。报告中逐年下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等关键环境绩效指标,是其绿色承诺最有力的证明。
如果说绿色发展是北京银行对未来的承诺,那么人文关怀则彰显了其当下的温度。随着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北京银行积极布局养老金融,着力打造全方位的适老化服务环境。在许多网点设立“敬老服务专区”,配备爱心座椅、老花镜等便民设施,并推行简化的业务流程,让老年客户享受更贴心、便捷的服务。围绕备老客群与养老客群的差异化需求,北京银行在产品与服务模式上“量体裁衣”:新增个人养老金专属指数基金Y份额,推出不同年龄段的配置组合;创新推出银发族专享健康权益,开展“悠养人生•京彩飞扬”系列活动,探索智慧养老服务应用场景,不断擦亮“京行悠养”品牌特色。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186万户。
同时,该行在业内率先提出并践行“儿童友好型银行”理念,推出的“京萤计划”儿童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不仅包括专属的储蓄卡和理财产品,更涵盖了财商教育、公益活动等内容,守护儿童健康成长。这种对“一老一小”的格外关注,体现了超越商业利益的社会情怀。此外,从常态化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普及反诈骗、反洗钱知识,守护百姓“钱袋子”;到为员工构建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全面的福利保障体系,关注员工身心健康,提升归属感;再到营业网点里的“户外劳动者驿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提供一个免费喝水、歇脚、充电的温馨港湾,北京银行深刻践行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谱系、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打造“伴您一生的银行”,努力服务好百姓美好生活。
保障:治理筑基,让“金融向善”行稳致远
对金融企业而言,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石,也是ESG理念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的制度前提。北京银行坚持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坚守依法合规经营底线,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北京银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建工作融入公司治理的方方面面,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提升董事会价值贡献,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聚焦“强党建、促改革、提质效”工作重点,该行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形成各治理主体归位尽责、高效协同的良好局面。
风险管理是银行发展“生命线”。北京银行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贯穿全流程授信的数字化风控体系,推动资产质量基本面更加稳固。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30%,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管控有力。
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上,北京银行持续开展操作风险管理“啄木鸟行动”;迭代升级“冒烟指数”,积极探索新风控模式改革;严格执行“一户一策”推动重点项目风险化解的策略,有效提升了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精准性。通过启动“风险管理攻坚年”专项工作,创新建立“一日审”专项工作机制,全面推广专职审批人制度,以制度建设努力让风险应对走在市场曲线前面,为守护金融安全筑牢防线。
审视北京银行近年来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家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张和利润的增长,更看到了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如何以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资源禀赋,去积极回应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求。通过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增进社会福祉、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持续努力,北京银行正在向市场和公众证明: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统一体。可持续发展理念,正转化为企业穿越经济周期的核心竞争力,并诠释其“伴您一生”的长期价值承诺,护航北京银行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