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
1982年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法治宣传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宪法层面得到确立,成为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的通知。同年1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自此,国家以五年为周期,先后出台八个普法规划,作出八个普法决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创新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深入开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广泛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蓬勃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全民法治素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全民普法堪称人类法治史上的伟大创举,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本法将于同年1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恰逢全民普法工作开展四十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为加强和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标志着中国的法治宣传教育事业全面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新纪元,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
一、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法治宣传教育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关系。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规定,“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入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确保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和科学理论指引。
法治宣传教育法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国家工作人员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各级各类学校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治教育课程,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全社会要广泛参与、协同发力,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夯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亿万人民投身法治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
二、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是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社会基础的迫切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更依赖全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全民普法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是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社会基础的关键环节。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规定,“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具体制度设计着眼于构建全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将法治宣传教育与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相结合,融入法治实践、基层治理和日常生活,通过国家立法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传播法律知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三、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是总结提升四十年实践经验、推动工作守正创新的现实需要
法治宣传教育肩负着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夯实法治社会建设基础的重任,四十年来的丰富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总结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阐发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确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对“改进法治宣传教育”作出重大部署。面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亟需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制度创新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可度。
总结全民普法四十年实践经验,法治宣传教育法坚持党的领导、站稳人民立场、围绕服务大局,明确规定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管理体制、重点对象,以及保障监督措施等,压实法治宣传教育的主体责任。同时,研究破解制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难点问题,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方法,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权威性、针对性、实效性,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法治宣传教育法是全民普法工作的基础性法律。要以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充分利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过程加强法律宣传解读,阐释法治宣传教育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任务要求和重要举措,形成推动法律正确有效实施的浓厚社会氛围。要以法律实施为契机,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将法律要求转化为全民法治行为习惯,做到化风成俗、润物无声,确保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治效果、社会效果。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