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日益重视情绪价值 景区以诚意行动出圈
阅读提示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一些地方因满足游客情绪价值“出圈”,本质上是文旅消费从功能需求向情感需求升级的结果,说明旅游市场要增强的是“人情味”,而非奢侈的硬件配套。
“6元的鸡排,60元的服务,600元的情绪价值”,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江西景德镇的炸鸡排摊主李俊永火了。被网友称作“鸡排哥”的他,在百米长队前一边快速裹粉、翻炸,一边用幽默温情的“金句”与顾客互动,带火了当地旅游。在线旅行平台数据显示,景德镇假期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60%。
在河南,从老君山的“1元畅吃午餐”,到万岁山武侠城的“王婆说媒”,从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亚长牛尊文创,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建筑美学,越来越多的出圈案例表明,打卡式旅行正在让位于沉浸式体验,“情绪旅游”成为文旅IP的破圈密码和撬动文旅市场的新动力。
情绪体验影响出游选择
趁着假期,34岁的北京市民王启与朋友相约到河南修武县云台山景区体验崖壁攀岩。“长假旅行,只想去能放松和解压的地方,寻找在城市难以实现的情绪体验。”
“情绪价值已经成为影响年轻人旅游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云台山景区营销总监王聪聪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景区持续开发崖壁攀岩、高空栈道、丛林滑道等业态,将传统山水景观变为沉浸式情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个假期,该景区沉浸式体验式项目青年客群占比超过七成,二次消费显著提升。
旅游中的情绪需求融合了游客的多种诉求,如舒适感体验、个人情感价值满足等。除了沉浸式体验游,避开人群前往小众景点的反向游,无目的、不设限、跟着感觉走的城市漫步游,在山野自然徒步、登山、冥想的疗愈游,为美食奔赴一座城的味蕾游,以及在古村落、博物馆学习非遗手工艺的艺术游等,都因满足不同人群的情绪需求受到欢迎。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一些景区因满足游客情绪价值出圈,本质上是文旅消费从功能需求向情感需求升级的结果。这也再次证明旅游市场要增强的是“人情味”,而非奢侈的硬件配套。
“这种转变,既体现了人们对精神慰藉的迫切渴望,也反映了文旅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型。”宋向清说。
景区宠客行为提供情绪价值
为满足游客情绪体验,一些景区以暖心举措拉近与游客的距离。
国庆中秋假期,河南部分地区阴雨天气持续,开封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为游客发放免费雨衣、鞋套;洛阳鸡冠洞景区组织志愿者团队设立服务点,免费提供热姜茶;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增加室内剧场演出排期,推出非遗文创等室内体验……景区细致周到的服务成为假期里的暖心风景。
记者了解到,今年老君山景区连续9年推出“一元午餐”,包含玉米、红薯、鸡蛋等种类,游客仅需支付一元便可实现丰富餐食无限畅吃。同时,收费处无人值守,游客自觉交费。
有网友表示,“景区把游客当家人,才是最好的双向奔赴!”“这波宠客行为把情绪价值拉满了。”记者从景区获悉,假期收官之后,老君山的“一元午餐”收入不少反多,9月30日至10月8日共售出24200份,实际收入25527元,多出1327元。
10月7日,云台山景区发布公告称,国庆中秋假期,受持续降雨天气影响,部分游客未能走遍心仪景点,因此景区推出免费重游福利:在2025年十一假日期间购票且入园游览的游客,可在2025年12月31日前,凭本人购票凭证及有效身份证件,免费重游云台山一次,饱览所有景点。景区的这波诚意待客做法,同样赢得不少称赞。
情感体验的竞争体现在诚意上
国庆中秋假期,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一批融合殷墟元素的文创新品集中亮相,当甲骨文、青铜器等文物符号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用品,“花小钱把文化带回家”的特殊体验让很多游客欣然前往。
“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物件,还是我在这个城市独特的记忆,是一种厚重而难忘的历史文化情怀。”手持妇好玉凤冰箱贴的西安游客李奇勇说,一个个精巧的文创背后,不仅潜藏着设计者的巧思,也体现了博物馆和一座城市的用心。据统计,这个假期殷墟博物馆接待超12万人次,旅游收入约600万元,文创收入达180万元。
在河南多地,游客还可凭演出、门票等“票根”,享受民宿、汉服妆造、演出等各种折扣,“一张票撬动一座城”的旅行模式,正在将单次消费转化为长期情感联结。
“旅游业的下一站是情感体验的竞争。未来的文旅市场,谁能将文化深度、技术温度、服务精度有机融合,成为真正理解并满足游客情感需求的旅游目的地,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高地,让出圈成为常态,而非偶然。”宋向清直言。
河南中绘集团文旅板块负责人李孜敏认为,情绪需求在当前文旅市场中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前景,要抓住这一风口,需要景区以诚相待,在短期内提升客流,同时树立长期口碑。
中原工学院新闻与数字传播学院教师刘思瑶同样认为,情绪体验的竞争最终要落在诚意上,通过洞察游客的核心情感需求,构建以情绪消费为驱动力的文旅经营和传播新场景,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