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走进财务公司”活动】第三期:聚焦青岛 探秘当地财务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实践
财经7月14日讯 日前,记者随第三期“走进财务公司”活动调研团走进青岛,实地探访海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山东港口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及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了解青岛财务公司如何依托本地产业特色,通过金融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这场调研不仅揭示了财务公司在集团资金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更展现了青岛制造业与港口经济背后的金融支撑逻辑。
海信财务:科技赋能下的产融结合样本
作为青岛家电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金融平台,海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于2008年6月成立,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定位为“资金归集、结算、监控、服务”四大平台,始终以支持海信集团主业发展为核心使命,构建起覆盖存款、贷款、票据、资金、投资等多领域的业务体系。
在资金归集与结算领域,海信财务公司通过搭建与多家商业银行直连的资金管理系统,实现对成员单位资金的高效归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制定个性化归集策略,集团资金集中度显著提升,为成员单位节约财务费用。在结算效率优化方面,公司强化与银行直连互通,借助大数据分析实现结算流程自动化,根据交易数据和资金流动规律自动匹配最优结算方案,资金周转速度提升明显。
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上,海信财务公司搭建了多维度风控模型,整合内外部数据实现对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的精准识别。“我们投入资源完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动态模型实现风险实时预警。”公司风控部门负责人表示,该模型已在集团信贷审批中应用,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为零。
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海信财务公司在产业链金融领域展开差异化布局。2025年,公司重点服务1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7家“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多元化金融手段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压力。“我们为制造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贷款快速投放,同时精简审批流程,将平均审批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公司信贷部门负责人介绍。
在支持集团国际化战略中,推动集团产业链协同发展。围绕集团主业,构建产业链金融生态体系。通过金融服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合作,促进产业链的稳定和升级。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强化跨境金融服务,助力集团国际化战略。在海信集团海外项目中发挥“内部投行”功能。
谈及未来发展,海信财务公司透露了清晰的战略路径。短期(1-2年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升级,强化对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同时引入AI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建设“服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数字化财务公司。中期(3-5年将深化产融结合,构建产业链金融生态体系,并强化跨境金融服务。长期(5-10年则致力于成为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标杆,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在绿色金融领域,公司将积极响应“双碳”战略,计划未来三年向集团绿色建筑、新能源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山东港口财司:整合重组后的港口金融新势力
作为山东省内第一家高质量完成整合的财务公司,山东港口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功能定位,践行“专业、高效、创新、共赢”的发展理念,以“突破传统财务价值、主动提升业务价值、努力实现战略价值”为服务宗旨,在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整合后,随着服务范围扩展至全省多区域,服务成员单位从67家增至超450家,连续8年获金融企业绩效评价AA级及以上,多次获评青岛市金融统计先进单位。
在写好“五篇大文章”领域,山东港口财务公司搭建“绿色通道”,制定《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方案》,为零碳码头、仓储配套、全流程自动化等重点工程提供融资,利用绿色金融深度赋能智慧港口建设。发力普惠金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薪金贷”等特色信贷产品。落实科技金融政策,支持成员单位科技成果转化。
在实现资金管理赋能领域,作为集团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在跨境服务方面,协助集团在香港建成境外财资中心,资金服务由境内向海外延伸,全力服务山东港口集团出海战略。在结算服务方面,协助集团搭建统一收支窗口,集成平台资源,为港口客户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支付服务,打造供应链综合支付结算生态圈。在科技金融方面,协助集团建成山东省属企业首家司库系统,实现资金可视可控,荣获山东省企业管理优秀成果奖和司南奖;上线“港小酷”智能客服及12项智能机器人应用,工作效率提升90%。
“针对成员单位不同融资场景,公司创新“场景金融”模式,聚焦物流周转等特色场景,推出“港链e融”等场景化信贷体系,其中“单贷联动”荣获青岛市金融创新成果三等奖,极大支持了集团多元化产业发展。”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成立首笔贷款即支持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建设,提前1个月完成授信,累计融资超20亿元,助力探索出自动化码头“中国模式”。”公司信贷部门负责人介绍。
未来,山东港口财务公司将继续深耕港航金融,在金融服务上持续创新港口特色产品;科技上用大数据优化风控与资金管理;司库管理上提升资金归集与风险预警能力;战略协同上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提供金融支撑。
海尔财务:生态型转型中的金融创新标杆
作为青岛另一家标杆性财务公司,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70亿元,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761亿元(行业前10%,2024年营业收入19.83亿元,多项经营指标位列行业前列。公司以“产业中最懂金融、金融中更懂产业”为定位,走出了一条生态型财务公司的创新之路。
海尔财务公司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02-2012年的基础能力建设阶段,开出行业首张电子承兑汇票;2012-2022年的数字化转型阶段,接入CIPS平台、上线风控中台;2022年至今的生态型转型阶段,注册资本增至100亿元获监管批复,资产规模达761亿元。
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公司打造“智能金融中枢”,建设数字员工“小科”,并将AI大模型应用于合规金融智库。2025年,公司正式接入中国人民银行ELGS电子保函平台,成为全国首家获此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突破传统银行保函供给模式,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一站式”电子保函服务。
针对产业链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海尔财务公司推出全线上“秒批秒贷”纯信用产品“融e贷”,累计投放超20亿元。“我们通过接入集团产业系统,获取经销商订单、回款、库存等数据,构建精准风控模型,既保障数据安全,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公司风控负责人介绍。
在跨境金融领域,海尔财务公司作为行业首家接入CIPS标准收发器的财务公司,为集团海外业务提供结算与融资支持。例如赋能海尔欧洲板块,公司提供定制化的4亿欧元授信方案,解决跨境支付、境外融资及风险管理需求。
海尔财务公司以集团“人单合一”管理模式为背景,创新“金融合伙人”服务模式,一方面深度融入产业领域,全场景、全流程、多维度地去解决产业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打通金融与产业间的渠道、消除金融与产业间的隔阂,让服务更有温度。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这种模式,公司深度融入集团智慧住居、大健康、数字经济三大生态,在智慧楼宇、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提供定制化金融方案。
青岛财务公司: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引擎
此次调研揭示了青岛财务公司的三大共性特征:一是紧密依托本地产业,无论是海信的制造业基因、山东港口的港航属性,还是海尔的生态化布局,财务公司均深度嵌入集团主业;二是重视科技赋能,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资金管理效率;三是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的本质区别在于产业基因。”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青岛财务公司通过“产业思维”而非“金融思维”服务集团,在资金成本、审批效率、定制化服务上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海信财务公司可通过资金归集以更优惠利率为成员单位融资,审批周期较银行缩短明显。
展望未来,青岛财务公司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中仍有广阔空间。随着山东港口集团“五个国际领先”港口建设推进、海信集团全球化战略深化及海尔生态品牌拓展,财务公司将在绿色金融、跨境结算、产业链金融等领域持续创新,为青岛乃至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未来,青岛财务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融结合中将有哪些实践。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