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湾芯展勾勒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芯”画卷

湾芯展勾勒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芯”画卷

  10月17日,为期三天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下称“湾芯展”落下帷幕。本届湾芯展共接纳超11.23万名观众,吸引了673家企业参展,覆盖半导体行业全产业链。同时,展区面积超6万平方米,较首届湾芯展拓展了2万平方米。

  本届展会不仅展现了中国的“芯”实力,更凸显了“芯”生态的初步成形起势。20余场新品发布会集中展示了从材料、设备到核心芯片的最新成果;30余场论坛及供需对接会成功举办,将半导体产业的“生态”建设串点成线,勾勒出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的“芯”画卷。

  “硬核”突破

  本届展会上的“明星”产品便是新凯来子公司万里眼发布的90GHz超高速示波器。万里眼CEO刘桑在发布会上表示,该产品打破了西方《瓦森纳协定》长达30年的技术封锁,将国产示波器性能提升至原有水平的500%。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这款设备是能为芯片从前端IP开发到制造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检测的工具,可以实现3纳米至5纳米芯片的高速接口测试,突破了该领域长期以来的性能瓶颈。

  启云方在本届湾芯展期间发布了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记者了解到,该EDA设计软件的产品性能较行业标杆提升30%,产品硬件开发周期可缩短40%,填补了国产高端电子设计工业软件的技术空白。

  启云方电子工程EDA事业部总裁袁夷告诉记者:“在电子EDA领域,也就是在原理图和PCB设计领域,启云方可以完全做到从国外主流工具过渡到国产平台的无缝切换。”

  展会期间,方正微电子带来了动力总成系统,该系统应用了第三代半导体芯片这一突破性成果。据悉,该芯片相比第二代半导体能降低70%以上的损耗、缩减三分之一的体积。

  方正微电子副总裁彭建华告诉记者:“两年前,我国车规领域的核心芯片99%需要依赖国际厂商。”当前,方正微电子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取得突破,从芯片设计、制造到产品性能、可靠性、成本控制等方面,公司已与国际一线厂商并驾齐驱,部分指标甚至实现领先。

  “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器件性能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应用的逐步推广,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有望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联盟产业分析师林浩葵告诉记者。

  “链”接未来

  材料、EDA、设备、晶圆制造……从不同参展企业展示的“单点”技术突破可以窥见,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正在推进“强链补链”的进程,产业链上各环节协同发展,共创完整生态。

  在半导体材料方面,江丰电子展示了3纳米及5纳米工艺所用的靶材,包括钛靶、铝靶、钴靶及电镀阳极等金属材料。江丰电子半导体事业部蒋剑勇告诉记者,除靶材成品外,江丰电子的金属原材料也基于自有技术,实现全产业链闭环,无须依赖海外进口。

  在晶圆制造环节,华润微电子呈现了晶圆制造中间环节的关键工艺。“我们拥有6英寸、8英寸及12英寸三类晶圆制造产线,未来将为MCU(微控制单元等产品提供全流程服务,并在声、光、电、磁、力、基因检测等特色工艺上有所布局。”华润微电子事业部市场总监杨涛介绍道,作为集成设备制造商(IDM的华润微电子已具备IP设计、掩模制造、晶圆制造与测试、芯片封装与测试的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

  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也引发了业界对生态建设的积极展望。刘桑告诉记者,他在本次展会上感受到了产业界对行业生态建设的高度关注。“在与客户及合作伙伴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先进工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环节也在同步发展。我相信,整个行业只要保持持续投入和发展定力,产业链必将持续壮大。”

  刘桑告诉记者,众多科研工作者在展会期间主动接洽,愿给万里眼提供更多应用支持与合作机会,“这种面对面交流有助于构建产业生态,共同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展会所呈现的向心力和发展势头,从展位预定情况中可见一斑。记者了解到,本届展会期间,2026年展会展位预定对接工作已启动,目前2026年展位已基本预订完毕。

  展望未来,开放合作仍是生态共创的关键词。深芯盟执行秘书长张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展会吸引了包括匈牙利、日本厂商在内的国际企业参与,湾芯展将继续秉持开放办展理念,打通国内国际展区,促进半导体产业生态的全球共建。”